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族都發跡於三國時期?

本文已影響1.69W人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接下來聽聽本站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門閥政治,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特殊政治制度。比如鼎盛時期的東晉,“王與馬”共天下,到隋唐時代的五姓七族,都是典型的世家大族的。這其中范陽盧氏、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嚴格意義上來說發跡於漢末三國時期。

范陽盧氏——盧植、盧毓

范陽盧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 ,秦漢時期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後,定居在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時置范陽郡而涿縣屬之,後世遂稱“范陽涿人”(即范陽盧氏由來)。

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族都發跡於三國時期?

范陽盧氏的始祖爲東漢名儒盧植,是歷史上配享孔廟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名列中華民族古聖先賢之中。盧植早年師從經學大師馬融、太尉陳球,與鄭玄、管寧、華歆是同門師兄弟 ,學成之後曾在緱氏縣山教導劉備、公孫瓚 ,黃巾之亂爆發時,盧植設計剿滅了黃巾軍 。

當董卓作亂要廢立漢帝時,只有盧植敢據理力爭。董卓要殺盧植,議郎彭伯對董卓說:“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聽了彭伯的話,不敢對盧植下殺手,只能讓盧植告老還鄉。初平三年軍師盧植逝世,下葬時僅以單帛附體,《後漢書》評價:“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

魏晉南北朝,盧植後裔均爲官宦世家,范陽盧氏一直是“聲高冠帶,爲世盛門”。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爲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18人。帝族之女也要找范陽盧氏成親,史稱“一門三主,當世以爲榮” 。唐代李世民言四海大姓:“崔、盧、王、謝”,范陽盧氏與清河崔氏並稱,仍被視爲天下一流高門。

清河崔氏——崔琰、崔林

清河崔氏,中國魏晉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漢時崔業定居於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故城縣) ,後世遂稱“清河東武城人”(即清河崔氏由來)。

在東漢末年,清河崔氏興盛的主要有兩支:崔業八世孫崔密子崔琰一支、崔業六世孫崔泰子崔恪一支。崔琰是東漢冀州名士,曾任曹魏尚書、中尉,爲清河崔氏的肇基之人,堪稱漢末三國時最爲德高望重的名士,在北魏孝文帝時代,崔琰的後人崔宗伯被魏孝文帝定爲“四姓”之一,成爲了北魏上層核心統治集團的一部分,此後一直十分顯貴。

崔琰去世較早,其從弟崔林日後支撐起門庭,崔林爲曹魏四朝輔政大臣,官至司空,封安陽鄉侯,開三公封列侯之端,崔林的後裔一度發展極爲興盛。崔林子崔參,崔參的孫子崔悅、外孫盧諶、溫嶠等都有名於當世。唐代清河崔氏依然顯貴,有十二位宰相,清河崔氏小房還被視爲閥閱之最。

琅琊王氏——王祥、王覽

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族都發跡於三國時期? 第2張

琅琊王氏發展於曹魏西晉,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裏,琅琊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人物有王祥、王導、王羲之、王儉等。

王祥、王覽兄弟二人,是琅琊王氏興起的關鍵人物。王祥是漢末魏晉人物,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公。漢末遭亂,王祥扶母攜弟覽避地廬江,隱居三十餘年,不應州郡之命。母終,居喪毀瘁,杖而後起。一次徐州刺史呂虔徵召王祥起爲別駕,此時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辭不接受。

弟弟王覽勸他,王祥乃應召。呂虔委以王祥州事。當時州郡寇盜很多,王祥率勵士兵,頻討破之。州界清靜,政化大行。時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愛戴,年邁古稀的王祥仕魏晉,仕晉間先後擔任重要官職,爲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琅琊王氏家族的興盛時期是東晉,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許多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東晉,中興了晉室,所以纔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