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窮的君王是他?竟然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本文已影響2.87W人 

中國的規模性借貸起於何時,不清楚,但在春秋戰國時期肯定已很普遍。而且古代中國第一次發行債券,就在戰國末期。有個跟“債”字有關的成語,叫“債臺高築”。這就是戰國時候的事兒。

史上最窮的君王是他?竟然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網絡配圖

事情發生在東周最後一個王——周赧王的身上。周赧王那時候還頂着個“周天子”的虛名,實際上只是個小國的國君,忽然被六國諸侯說動了心,拼湊了5000多兵馬,要和諸侯聯合去打秦國。可是他太窮,就連這5000人的糧餉、武器都湊不齊,只好向境內的富戶借錢,給了他們出具了借券,答應在周軍班師之日,以戰利品償還。

史上最窮的君王是他?竟然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第2張

網絡配圖

後來,他們這羣烏合之衆根本不可能和秦軍交手,無功而返。富戶們見周軍回來,都手持債券跑來向周赧王討債。周赧王哪有錢還?於是富戶就鬧起了羣體事件,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喧譁不止。周赧王給吵得死的心都有,只好躲到宮後的一個高臺上去避債。周人就把這高臺叫做“逃責臺”(古漢語“債”“責”相通)。

所以說,中國第一個發行債券的,是周赧王。“赧”(nǎn)字有個“赤”字旁,是因羞愧而面紅耳赤的意思——看來,周赧王畢竟還是有羞恥心的,還不上錢,臉紅了好幾千年!

史上最窮的君王是他?竟然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第3張

網絡配圖

周赧王發的債券,其實叫“別券”,是古代的借款協議,形狀可能和古代調兵用的“虎符”差不多。一塊竹片上面刻有借貸雙方姓名、借款數額、還款日期,然後一分爲二,各執一半。還款時雙方要拿出來“合券”,還完了錢,要銷燬,整個程序是很講信用的。估計那時候的古人,還很淳樸,故意欠賬不還的不多,所以借錢都是信用借貸,幾乎沒有抵押借貸。

能力放債的人,當然是權貴、商人和地主。可憐巴巴借錢的人,當然是窮苦農民、漁民和獵戶。那時候,據說借糧食的比借錢的多,這也不奇怪,吃不飽肚子纔是天大的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