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李筠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背叛趙匡胤

本文已影響2.31K人 

提到皇帝,我們一貫的印象大都是威嚴無比,不可冒犯,接下來本站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十面埋伏、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李筠萬萬想不到,他與愛妾劉氏會重演“霸王別姬”一幕

澤州城即將被宋軍攻陷前夜,叛將李筠的愛妾劉氏建言:“‘孤城危蹙,破在俄頃!’現在您如能調集百匹戰馬,率心腹殺出重圍向北漢求援,強似坐以待斃!”李筠立即調集戰馬組成近千人的騎兵戰隊,準備趁夜突圍。臨行前,有人勸諫:“將軍,這千名騎兵雖發誓效忠並與您同生共死,但城門一開,禍福難料。萬一有人突然劫持您獻給朝廷,豈不是悔之莫及!不如堅守死戰爲上!”李筠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般喪失信心,“猶豫不決”,最後宣佈取消行動,坐失翻盤良機。

次日,城破。李筠萬念俱灰,決意自焚。劉氏柔腸寸斷,請求與其同赴陰曹。李筠因她懷有身孕,令其堅強活下去,以保留李氏血脈。之後,他在劉氏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毅然跳水而亡。

李筠甘當宋初反叛趙匡胤的出頭鳥,是企圖自立爲王還是以此報恩後周?

歷史上李筠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背叛趙匡胤

(一)收復鎮州

李筠原名李榮,平民出身,從小練就一身“善騎射”本領。他得知後唐秦王招募勇士,毛遂自薦“操弓矢求見。”他的硬弓極爲搶眼,“力及百斤,府中無能挽者。”衆目睽睽下,李榮輕鬆拉開硬弓,面對箭靶,“再發皆中”,由此順利入選秦王衛隊。

秦王覬覦太子位,趁父皇病入膏肓時

率千餘人叛亂逼宮。因衆寡懸殊,秦王最終兵敗,與妻兒同時被殺。李榮自始至終參與叛亂,在混戰中精準地“射殺十數人。”當禁軍大舉反攻時,李筠及時抽身“棄馬遁去”,躲過一劫。

風頭過後,李榮憑過硬的功夫考入禁軍,很快成爲禁軍首領之一。後唐亡,他搖身一變,成爲後晉武官。“契丹犯汴京”,滅後晉,留下耶律解裏率兩千騎兵留守中原。兩千契丹軍鎮守廣袤的中原,恰似灑向沙漠裏的雨滴般微不足道。且契丹軍搶掠成性,激起中原軍民義憤。李榮看準這個好時機,立刻聯絡各地的後晉諸將共同起事,驅逐契丹,恢復中原。有個膽小怕事的將領“匿於室不敢應”,李榮氣衝牛斗,拔出佩刀刺破幕簾將其拽出,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參加起事。由此,李榮成爲首倡起事者。

李筠等人趁契丹守軍吃早飯時,約定以撞擊寺鐘爲號,“相率入據兵庫”,焚燒軍營,號召市民共同起義抗擊侵略者。晉軍各部趁亂大肆搶掠,唯有李筠率所部與市民同仇敵愾,與契丹軍展開激戰,以犧牲兩千餘人的代價,成功擊敗契丹軍,收復鎮州(今河北正定縣)。“是戰,筠功居多。”他得知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后,毅然率部歸順劉知遠,被拜爲博州刺史(治今山東聊城)。

(二)後周棟樑

樞密使郭威看重李榮頭腦簡單、驍勇善戰,視其爲腹心,多次上表爲他加官進爵。李榮在他力薦下步步高昇,成爲獨當一面的干將,內心對他感恩戴德。郭威被迫反叛“起兵入汴”時,李榮擔任前鋒在京郊大敗禁軍,爲郭威建後周立下汗馬功勞,成爲新朝“創業功臣”,被拜爲管轄澤、潞(州治)、邢、洺、磁五州的昭義軍節度使。周世宗即位後,李榮爲避周世宗柴榮名諱,改名李筠。

李筠恪盡職守,爲周太祖和周世宗把守後周北大門,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防禦或攻擊北漢軍。他攻城拔寨,屢建奇功,將五州築成後漢不可逾越的鋼鐵長城,深受朝廷信任。

李筠的兒子李守節因患抑鬱症,竟然“乘醉擊殺供御白鶻。“李筠深恐遭滅門之罪,主動“上章待罪”。郭威不以爲意,“詔釋之。”

在五州這一畝三分地上,李筠逐漸得意忘形。他開始擅自截留挪用五州上繳朝廷的賦稅,公開招募亡命徒組建私人武裝。更爲甚者,他竟然因爲個人私憤囚禁朝廷監軍。周世宗對他無原則寬容,只是下詔輕描淡寫責備一番而已。李筠明白周世宗對自己網開一面,更是死心塌地爲朝廷效忠。

歷史上李筠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背叛趙匡胤 第2張

(三)北宋首叛

趙匡胤黃袍加身改朝換代後,對李筠頗爲忌憚,特意加封他兼任中書令,並派特使攜帶任命書至潞州,當面向李筠解釋不得不稱帝的“苦衷”。李筠拒絕歸順新朝,在心腹們左勸右諫下,雖勉強下拜迎接特使,但依然“貌猶不恭”。當大家“置酒張樂”款待特使時,李筠突然令人取出郭威畫像高懸大廳內,面對遺像“涕泣不已。”這明顯打臉新皇帝的舉動,嚇得潞州文武官員目瞪口呆。幸虧有人反映機敏,向特使賠笑解釋:“李令公是高興過度喝高了才如此失態,請您海涵,千萬別介意!”

李筠出於禮節,上書趙匡胤表示謝主隆恩。北漢皇帝劉鈞得知李筠“雖緘書上太祖,心已蓄異謀”,迫不及待“以蠟書結筠共舉兵。”趙匡胤聞訊,提拔李筠之子李守節爲皇城使以示信任。李守節苦口婆心勸諫父親放棄反叛意圖,李筠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想反叛。趙匡胤請李守節傳話:“我聽說您曾反覆勸諫父親,可惜他一意孤行。我想請您給他帶句話:我沒有稱帝前,他可以爲所欲爲。我既然已爲天子,他難道不能臣服我?”

趙匡胤這番話打草驚蛇,李筠知道陰謀暴露,索性孤注一擲令部下撰寫指責趙匡胤篡奪帝位的“辭多不遜”檄文,同時起兵反叛。

李筠雖“素驕易無謀”,但也深知反叛朝廷如同雞蛋碰石頭,必敗無疑。爲鼓舞士氣,他給部下打氣:“我是與周世宗義同兄弟的後周宿將,在汴梁的禁軍中擁有極高人氣。禁軍都是後周舊部,我一旦起事,禁軍必定調轉槍口歸順我。何況,五州有的是‘有勇力、善用槍’的名將和‘日馳七百里’的駿馬,何愁得不到天下!”

他派人請求北漢出師增援,攻佔澤州城。

得知劉鈞“率兵與契丹數千衆來援”,他興沖沖放低身段“以臣禮迎謁”,被劉鈞封爲平西王。李筠見劉鈞“兵衛寡弱”,悔得腸子發青。劉鈞派北漢宣徽使盧贊爲李筠監軍,李筠被憑空戴上籠頭,“心不能平”,故意總是與盧贊唱反調,“頗與贊不協”,曾將盧贊激怒的“拂衣起。”

李筠“留其子守節守上黨”,自己率部氣勢洶洶南下直撲京城。趙匡胤早已棋高一着,先“遣石守信、高懷德將兵討之”,再“遣慕容延釗、王全斌由東路會守信,與監軍李崇矩破筠衆於長平,斬首三千級”,完全遏制住叛軍南下攻勢後,轉守爲攻。趙匡胤御駕親征取得大捷,殺得李筠大敗而回,固守澤州。“太祖至,列柵圍之。”李筠兩員大將陣前起義歸順朝廷,李筠“益失援。”趙匡胤“親督戰,拔其城”,順利攻取澤州。李筠自知難逃一死,“赴水死。”

歷史上李筠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背叛趙匡胤 第3張

(四)叛臣孝子

李筠成爲反叛趙匡胤的出頭鳥,原因只是在於感恩。他親口對劉鈞坦承,自己反叛趙匡胤並非出於私人恩怨,而是“受周氏恩不忍負。”他從普通武官躍升爲朝廷高官,完全得益於後漢樞密使郭威慧眼識珠。李筠雖讀書少,但深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理。因此,他不甘眼睜睜看着後周江山改姓趙,更不願與見風使舵的衆同僚爲伍。他寧可向後周宿敵北漢俯首稱臣,也不願接受趙匡胤的好意。他明知寡不敵衆依然奮起反擊,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堪稱大丈夫所爲。

李筠重情重義,生死關頭依然深愛愛妾,重演“霸王別姬”悲劇。他“性雖暴,事母甚孝。”他在五州如同太上皇,殺人如兒戲。一次,他正暴跳如雷準備處死犯錯的部下,忽然聽到母親在屏風後呼喚,急忙拜見。老太太痛心疾首道:“我聽說你又要殺人,可以赦免他嗎?好歹爲我們增點兒福氣!”李筠一口答應,馬上放人。

李筠固然是反叛趙匡胤的出頭鳥,但更是條真正恩怨分明的漢子,有情有義的丈夫,敢作敢當的男人,懂得孝順的兒子!所以,李筠起兵雖以失敗告終,但與兵敗後烏江自刎的項羽一樣,以其真性情贏得後人敬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