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赴童子試巧對“以父爲馬”答“望子成龍”

本文已影響7.26K人 

古往今來,馬是一種頗受國人喜愛的動物,在聯壇之中,關於馬的對聯可謂精彩紛呈、妙趣橫生。

在古代,馬是行軍打仗的必備之物。湖南湘潭的關帝廟內有聯曰:“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皆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此聯緊扣關公的生平事業,準確精當,同時對仗工穩,氣勢雄渾,讀來耐人尋味。

陝西漢中是歷史文化名城,城南的飲馬池相傳是漢高祖劉邦當年的馬廄,旁有一聯:“神龍時作蒼生雨,飲馬常思赤帝風。”“神龍”代指劉邦,“蒼生雨”喻劉邦的恩澤如雨滋潤萬物,百姓受益。下聯用劉邦起義時一老嫗稱其爲赤帝的典故,抒發了對劉邦開國帝業的追思。

“馬蹄踏破青青草,龍爪拿開淡淡雲。”這是宋朝汪應辰與進士俞子才的對句。天上雲對地上草,雲間龍爪對草上馬蹄,“拿開”對“踏破”,搭配自然,趣在聯中,尤以“淡淡”對“青青”最爲精彩。

古時有一著名的拆字聯:“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說的是有個姓伊的孤兒,家境貧寒,但善於巧對。一次,他上馮知府家借錢。馮知府知道他的來意後便說:“我出個對子,你若對上,所借的錢,皆送予你作讀書費用,不用歸還。”於是馮知府出了上聯,伊童子想起自己的孤苦零丁,很快對出了下聯。對聯各從姓上取材,以商代賢相“伊尹”巧對知府“馮馴”,饒有風趣,足見才氣。

林則徐赴童子試巧對“以父爲馬”答“望子成龍”

林則徐少時去赴童子試,因人羣擁擠,他父親便讓他騎在自己肩上。主考官玩笑道:以父作馬。林則徐真是不凡,隨即大聲迴應:望子成龍。林則徐的下聯,既解了父親的尷尬窘迫,又道出父親盼兒成才的心情,一時傳爲佳話。

民國初年,四川省陸軍第三鎮統制孔兆鸞,胸無點墨卻又好裝斯文,咬文嚼字而又錯誤百出,常將“草菅人命”的“菅”讀作“管”,“馬革裹屍”的“裹”讀作“裏”,如此不一而足。有人蔘會《葬經》(一部風水書)擬一聯諷刺他道:“山管人丁,水管財,草管人命;皮裏袍子,布里腿,馬革裏屍。”衆人見後,笑得前仰後合,唯孔兆鸞不解所謂。

在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鬥爭中,上海各階層愛國人士用對聯做宣傳,痛罵段祺瑞、陸宗輿、曹汝霖、章宗祥的賣國行徑:“哪有心神看跑馬;正應籌策補亡羊。”對聯就地取材,貼近實際,令人警醒。

爲推行“全國鄉村教育改革”,1927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曉莊師範開學典禮時創作了這樣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稷棉下功夫。”他將學校的大禮堂命名爲“犁宮”,這副對子就貼在“犁宮”的兩旁。此聯不長,卻包容了這麼多牲畜和農作物的名稱,毫無生拼硬湊之感,宣傳了“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表現了人民教育家鞠躬盡瘁的高尚精神。

方誌敏生前在臥室裏掛有一副自擬的對聯:“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這是方誌敏高尚志趣的寫照。方誌敏的家鄉沒有馬,他卻一生喜愛駿馬。他還曾自題一聯,寫在家鄉村頭的涼亭上:“浮舟滄海;立馬崑崙。”寥寥八字,氣魄宏偉,抒發了“爲中華之崛起,不畏外強侵略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有人以長沙的兩個地名巧妙地串組成一副缺字諷刺聯——“車馬橋,橋上馬,馬行無力皆因( );仙人市,市中人,人不風流只爲( )。”聯中的“車馬橋”和“仙人市”爲長沙市的地名,“橋上馬”、“市中人”則指行走在橋上的馬、集市中的人羣,“馬行”和“人不”各照應上句,作者有意空缺其中的關鍵字,上聯缺一“瘦”字,下聯缺一“貧”字,即“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爲貧”。作者採用“隱諱缺如”的手法,揭示國民黨統治下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罪惡行徑。“馬瘦人貧”的主題蘊含在缺字中,此聯諷刺深刻,形象生動,讀來耐人尋味。

1948年,美國駐華特使馬歇爾奉命回國,接替他的是美國知名記者華來士。當時南京有報紙刊發消息,題目是:“馬歇爾歇馬,華來士來華”。這副聯語以簡明的文字點明瞭新聞事實,更爲難得的是使用了迴文體,巧嵌兩人的中文譯名,構思奇巧,鑲嵌自如,不失爲絕妙好聯。

另外,有人集“中藥材”作了一副諧音聯:“生地人蔘,附子當歸熟地;棗仁南棗,吳萸打馬茴香。”其中“人蔘”諧“人生”,“ 附子”諧“父子”,“棗仁”諧“找人”,“南棗”諧“難找”,“吳萸”諧“毋如”,“茴香”諧“回鄉”,即爲:“生地人生,父子當歸熟地;找人難找,毋如打馬回鄉。”可謂別出心裁,讀來興味盎然。還有這樣一副藥店聯:“膏可吃,藥可吃,膏藥焉可吃;馬能行,虎能行,馬虎怎能行。”此聯表面看,略有諧趣,而實質上則意義深刻、頗有哲理。

聯壇還有一嵌“馬”聯:“不必屬牛,自然熟識吹牛術;無需姓馬,到底精通拍馬經。”這副諷刺聯以否定式的屬相和姓氏,引出肯定的背反效果,幽默而尖刻。

最有趣的馬聯當屬下面的繞口聯。上聯說兒子小馬,見自家養的兩匹馬跑出踢咬,叫媽媽牽回槽上一事:“馬咬馬,馬踢馬,小馬喊媽出,媽打馬,媽拉馬,馬歸馬槽,媽媽餵馬,馬看媽,媽看馬。”下聯說農夫老牛叫小妞拉牛一事:“牛抵牛,牛蹭牛,老牛叫妞來,妞砸牛,妞攆牛,牛入牛圈,妞妞拴牛,牛瞪妞,妞瞪牛。”上聯媽和馬,下聯妞和牛,語音相同,湊事於巧,精構之作,讓人不得不信“天下無語不成對”之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