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推薦諸葛亮的原因在哪裏

本文已影響2.03W人 

  三國徐庶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本來是劉備帳下之人,後來被迫歸附了曹操,爲曹魏政權效力。徐庶曾經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幫助劉備破了八門金鎖陣,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徐庶推薦諸葛亮的原因在哪裏


  《三國演義》徐庶劇照

  徐庶家境貧寒,早年時期爲人報仇,被官吏抓住,後被其同黨救走,徐庶非常感激,於是求學於儒家學舍。公元192年,董卓作亂,徐庶爲了避亂,去到荊州居住,並在這裏結識了諸葛亮,兩人達成了友誼。後來,徐庶投奔了劉備,劉備也很器重他,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臥龍,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建安十三年,曹操領軍南下,劉備等人在逃亡之時,徐庶的母親被曹軍所擄,徐庶爲了盡孝,保全母親,辭別了劉備,前往曹營。徐庶進入曹營之後,一言不發。當曹操分兵八路準備攻打劉備時,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說劉備投降,但徐庶見到劉備之後卻告訴他說大軍將至,還望早做準備。劉備有心想要留下徐庶,奈何徐庶害怕天下人恥笑,便以劉備已有諸葛亮輔佐爲理由拒絕了,並且表明,他雖然在曹營,但是卻一條計策都不會爲曹操出。這就是歷史有名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爲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職位,也一直未被重用,幾年之後,徐庶病死。關於徐庶的事蹟,後來被傳爲很多成語,比如徐庶母親被俘虜時,徐庶方寸大亂,進入曹營之後的一言不發等等,都被後人沿用至今。

  徐庶推薦諸葛亮

  大家大概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吧,最後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先是佔據荊州,隨後又攻下西川,晚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國。在這期間諸葛亮功不可沒,他也被歷代人認爲是智慧的化身。那麼大家知道是誰給劉備推薦的諸葛亮嗎?沒錯就是徐庶。下面我們來看看徐庶推薦諸葛亮的故事。

  

徐庶推薦諸葛亮的原因在哪裏 第2張


  連環畫“徐元直走馬薦諸葛”

  曹操爲了騙走徐庶,以他的母親作爲要挾,徐庶不得不前往曹營。劉備將徐庶送到城外,話別之後,徐庶騎着馬就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調轉馬頭回來。劉備問他,你難道不走了嗎?徐庶告訴劉備他因爲母親被抓心神大亂,差點忘記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當然就是指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徐庶對劉備說道:襄陽城外二十里有個地方叫隆中,在這裏隱居了一位大謀士,你如果得到他的輔佐,就像西周得到姜子牙,西漢得到張良一樣,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挽救乾坤之能。他還經常把自己比成管仲和樂毅。我看就是管仲和樂毅也不如他。

徐庶推薦諸葛亮的原因在哪裏 第3張

    劉備就問他:他跟您比起來如何?徐庶說,我跟他相比就像劣馬比麒麟,烏鴉比鳳凰一樣,他可是天下第一謀士啊。接着徐庶告訴劉備,這個人是琅琊陽都人,名字叫做諸葛亮,因爲他住的地方有一道山崗叫臥龍崗,所以他自稱爲臥龍先生。而且告訴了劉備應該親自去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必然可以統一天下的。徐庶走後,劉備望着他遠去的背影,無比難過,而且還讓人砍掉前面的樹林子,因爲這片樹林擋住了徐庶的身影。這個故事也被歷代人們傳爲佳話。

  之後,劉備按照徐庶的推薦去請諸葛亮,也纔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因爲是徐庶走了一會兒,又騎馬回來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所以這個故事也被人們稱爲:徐庶走馬薦諸葛。

  徐庶評價諸葛亮

  在三國時代,要想成就一番霸業,光有武藝高強的武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智謀之士參與謀劃,爲其出一些妙計奇謀;蜀主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的遭遇就說明了一點。我們知道那時稱這種謀士爲軍師,在諸葛亮之前,劉備的軍師叫徐庶,也正是徐庶臨走時走馬薦諸葛,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當然劉備肯定會問徐庶關於諸葛亮的才能了,那麼徐庶評價諸葛亮是怎樣的呢?

  

徐庶推薦諸葛亮的原因在哪裏 第4張


  《三國演義》諸葛亮劇照

  劉備送別徐庶之後,徐庶騎馬往許昌曹營奔去,不一會兒又回來了,他回來的目的就是爲劉備推薦諸葛亮。當然先是對諸葛亮其人的評價,這樣也才能更好的向劉備說明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他說到:“這個人不是我徐庶能比的,您應該親自前去請他,而不能派手下去。你如果得到他,就像周朝得到姜子牙,漢朝得到張良一樣,他有經綸濟世,挽救乾坤的大才能。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但以我看來,就是當年的管仲樂毅也比不上他。”劉備問徐庶:他的才能和德行和你相比怎麼樣。徐庶接着說到:我怎麼能和他相提並論啊,我跟他比起來,就像是下等馬和麒麟相比,烏鴉和鳳凰相比一樣,我微不足道,他可是當今世上的第一謀士啊。並且告訴了劉備,這個人叫諸葛亮,也是漢代大臣的後代,住在隆中臥龍崗,以種地爲生,自號臥龍先生。得到他的輔助一定可以成就霸業的。

  從徐庶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諸葛亮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拿出了古代幫助帝王成就霸業的姜子牙、張良、管仲、樂毅相比;並且不顧貶低自己,把諸葛亮比作麒麟,鳳凰。當然也正是徐庶評價諸葛亮,才使得劉備成就了自己的帝業,也才造就了“隆中對”“三顧茅廬”等代代相傳的佳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