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乾隆爲何選才具平庸的嘉慶接班

本文已影響2.91W人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五代君主,1796~1820年間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此前,清朝經過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

乾隆

顒琰本名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永琰母親魏佳氏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後,因此,永琰繼承皇位的優勢本來並不突出。而且,在永琰出生的時候,父親乾隆皇帝已經五十歲了,難道在此前的幾十年間,乾隆帝就沒有考慮過繼承人的問題嗎?

到底是哪些因素使這位看起來並不出衆的皇子最終成了皇位繼承人呢?

在乾隆帝立儲的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變呢?

開筆嘉慶,庶出皇子

:揭祕乾隆爲何選才具平庸的嘉慶接班

網絡配圖

鞭炮聲逐漸稀疏,空氣中瀰漫着火藥的氣味,新年來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初一日。

嘉慶

乾隆皇帝觀看完乾清門廣場上除夕夜的焰火表演,在太監、宮眷的簇擁之下來到養心殿東暖閣,太監捧來盛滿屠蘇酒的“金甌永固”杯,燃起明燭高香,展開灑金朱箋,蘸好御用毛筆,請皇上“開筆大吉”--寫幾句吉祥話。

往年皇帝大多寫一些“宜入新年,萬事如意”,或者“三陽啓泰,豐年爲瑞”之類的套話。今年與衆不同,皇帝興致高,揮毫寫下了一首詩,詩的最後一句是“御繪歲朝圖志語,有以迓新韶嘉慶”。

“嘉慶”!這真是個吉利的字眼,衆人交口讚歎。乾隆帝一言不發,他端詳一番,然後擱筆,接過太監奉上的屠蘇酒,一飲而盡……

這年十月初六日丑時,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兩三點鐘,在北京西北圓明園的綺春園,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後,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緊”的速度傳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蘭圍場。五十歲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裝,駐馬聽完他的第十五個兒子出生的報告之後,並沒有顯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簡單幾句問答,然後揮退報喜的兵部專差,又策馬投入到緊張的圍獵活動中去……

幾天後,乾隆皇帝給這位小皇子賜名永琰。

誰能想到,幾十年後,永琰成爲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五代君主,主宰中國命運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年號恰恰就叫“嘉慶”!

清朝史官往往把這一巧合神祕化,認爲是天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並渲染乾隆帝對這位幼子如何器重,似乎還沒出生就註定了後來君臨天下的命運。

:揭祕乾隆爲何選才具平庸的嘉慶接班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實,在佳麗如雲、皇子成羣的的皇族家庭裏,這位小皇子並不顯眼,地位也不突出。

永琰是庶出,母親魏佳氏的身份很低,當年進宮的時候僅僅是個“貴人”。“貴人”是清朝皇帝妻子中很低的一個等級,低到什麼程度?這個等級都不 “定編”,只要皇帝不怕麻煩,娶多少個“貴人”不受禮法的限制。而且,乾隆帝對魏佳氏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偏愛。可能是考慮到她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兩個閨 女,算是給皇家立功了,所以,後來升爲貴妃。乾隆六十年,永琰被冊立爲皇太子,母親被追封爲皇后,這時她已經死了整整二十年了,死的時候,永琰才十五歲。

爲什麼要介紹永琰的媽媽呢?老話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就是說在妻妾成羣,子孫滿堂的大家族裏,孩子的地位的高低取決於他母親的地位的高 低;當然,等孩子大了,母親老了,母親的地位又要靠孩子的身份來定。永琰的媽媽死後二十年晉封爲皇后,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貴”,但是,當年幼小的永琰因爲 母親地位的低微,在皇子衆多的皇族家庭裏,不會擁有十分顯貴的地位。

讀者朋友可能奇怪,永琰是庶出,母親地位很低,排行又很靠後,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個兒子,永琰排行第十五,那麼,最後皇位怎麼就輪到他坐了?而且,他出生的時候,父親乾隆皇帝已經五十歲了,難道乾隆在此前的幾十年間還沒考慮過繼承人的問題?

明君擇儲,家庭悲劇

事情得從頭說。

中國帝王上臺之後,要乾的第一件事是修陵寢,雖然皇帝被稱爲“萬歲爺”,但實際上一點信心也沒有,說不定哪天就死了,所以,先預備好陵寢,放那 兒,以備不時之需;第二件事,由於不知道哪天就死了,所以就要立太子,拿今天話說,就是確定“接班人”,以保證自己死了之後,政權能順利、和平地交接。

修陵寢並不難,只要經費到位,工程建設人員到崗,慢慢修就可以了,反正也不急着用,慢工出細活。比較起來,立太子那可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

第一個頭疼的因素是立誰。

中國帝王一般要娶很多妻子,在此,我必須糾正一個長期以來的誤解,以平民之心度君主之懷,往往認爲這是爲了滿足窮奢極欲的私生活。其實,中國帝 王娶很多老婆的目的是爲了保證生很多孩子,從而使自己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有一個大的餘地。可見,帝王娶很多妻子,那是爲了國家的前途啊!

:揭祕乾隆爲何選才具平庸的嘉慶接班 第3張

網絡配圖

於是,帝王一般都有龐大的後宮羣,於是,生出了很多的兒子,於是,難題就出來了--立誰?比較而言,漢族王朝處理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一些,那就是 立“嫡長子”,就是正宮--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當然,第二個兒子也行,總之,即使不能保證是嫡長子,也儘量要保證是嫡出。清朝截止到這時選擇繼承人並不 侷限於嫡長子,凡是皇子,不分嫡出庶出,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於是,麻煩就多了。皇子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皇子身邊趨炎附勢的人呼風喚雨,糾紛不斷。康 熙晚年,就差點兒沒讓他那幾十個寶貝兒子氣死。

第二個令人頭疼的因素是一旦立了太子,皇帝和太子的關係不好處。

皇帝是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力,但是,太子那是“潛力股”,升值空間無限。在太子周圍,難免要聚集起不少“燒冷竈”--也就 是做長遠投資的人,以致形成另一個實力集團。如果皇帝立完太子不久就死了,那最理想了,但皇帝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也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也死不了,你說急不 急人。太子,尤其是太子身邊的人,每天都盼着皇帝死,時間一長,沒有不透風的牆,能不產生矛盾?往小了說,父子猜疑,不可避免;往大了說,發生宮廷政變的 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繞岳飛之死,歷來爭訟不斷,但“此乃上意也”卻是學界不爭的事實。筆者近讀南宋人張戒的《默記》,便發現岳飛之死與趙構“傷自尊”多少有一點微妙的關係。

宋高宗趙構雖貴爲皇帝,可一生卻難有皇帝至高無上的優越感。面對殺父、奸母、囚兄、滅國的仇敵金國,在強大的攻勢下,卻甘於稱侄、稱臣,年年朝貢。他前半生被金兵追得狼狽逃竄,後半生又被權臣秦檜所制,形同傀儡,雖有這麼窩囊的一生,卻是中國歷史上的高壽皇帝之一,活了81歲,可見趙構是個心理素質極好之人。但他的內心深處也有一處傷疤,是忌諱任何人揭開的。

這一傷疤就是他不能生育的隱情。

:揭祕乾隆爲何選才具平庸的嘉慶接班 第4張

網絡配圖

公元1127年,趙構在金兵的追擊下南逃至揚州。一日,趙構“偷得浮生半日閒”,剛準備與美女“放鬆”一下,忽報金兵已追來,在驚嚇中落下了不舉的毛病。而在此前,趙構唯一子嗣、年僅3歲的趙在戰亂中早夭。無子繼承自己的“光輝事業”,這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是莫大的悲哀與恥辱。不得已,趙構祕密地從太祖趙匡胤的後代中選擇兩個年幼的孩子,即趙與趙琢作爲自己的接班人人選。可是趙構遲遲不確定立誰爲嗣子,顯然他是對自己的生育能力還抱有幻想。可偏偏岳飛一次次建議高宗早早立嗣。

據張戒《默記》記載,1135年正月,忠心耿耿的岳飛又一次不請自來,密謁趙構,建議趙構速立太子,以斷絕金人在北方欲立欽宗兒子爲傀儡皇帝的陰謀。可這次趙構實在是“傷自尊了”,怒斥道:“卿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可見摻和帝王家事,不斷去揭開趙構那深藏已久的“傷疤”,讓趙構大傷自尊,是造成民族英雄踏上不歸路的一個重要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