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積一輩子“膽小怕事”,保全性命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2.99W人 

他貴爲皇親國戚,身份顯赫又頗具才華,本來可以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卻一輩子小心翼翼,收起自己的鋒芒,無所作爲。最終他用這種方式得以善終。他就是隋文帝的侄子楊智積,今天就爲大家帶來他的故事,他的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留給大家評判。

楊智積一輩子“膽小怕事”,保全性命的故事

楊智積的父親楊整是隋文帝的親弟弟。他是隋朝的開國功臣,在隋朝建立之前與北周的一場戰爭中,楊整爲國捐軀。而隋文帝楊整的兒子楊智積也是格外照顧,爲他加官進爵,奉爲蔡王,並任命他爲同州刺史。就連楊智積去同州上任前,都是隋文帝特意親自爲他踐行,還派了一直豪華的鼓樂隊一路相送,讓楊智積十分風光。但是楊智積到同州上任後,卻是異常的低調,除了處理一些公事,幾乎整日待在家中足不出戶,也無所作爲。就連隋文帝親賜他的鼓樂隊,他都從來不敢用,除了過年過節偶爾請出來爲母親王太妃助助興。大家不禁疑問,楊智積身份顯赫,又得到隋文帝的厚待,爲什麼卻如此清心寡慾、膽小甚微呢?原來這件事是有淵源的。楊智積的父親楊整雖爲朝廷立下大功,但是在世時素來與隋文帝不和,後來兄弟倆各自娶妻,嫂子與弟妹之間也是明爭暗鬥積怨頗深。事情雖然過了很多年,楊智積總覺得隋文帝對自己抱有戒心,所以做事謹小慎微,生怕被抓住一點把柄。楊智積的“膽小怕事”具體有三方面表現。

楊智積一輩子“膽小怕事”,保全性命的故事 第2張

第一,楊智積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在同州任職期間卻刻意縮小自己的交際圈。他除了公事之外,幾乎不與當地的達官貴人結交,終日閉門家中以吟詩讀史爲樂,家中偶爾出現的一些客人也都是一些文人墨客,沒有一官半職的人。留客人吃飯也是隻備一些簡單的點心,喝酒也是適可而止,從不敢山吃海喝。

第二,楊智積沒有給自己和家人置辦任何家產。在古代,能擁有他這個職位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家產豐厚,金銀遍地,但是楊智積卻從不去追逐金錢,與家人過着十分清貧的生活。

第三,楊智積不只自己爲人低調,還“扼殺”了兒子的前途。在教育兒子方面,他只讓兒子研讀《論語》、《孝經》,不允許他讀任何其他的書籍。以楊智積的能力,足可以讓兒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楊智積愣是把兒子培養成一個“庸才”,阻止了兒子的發展。他常說,才學太多會招人嫉妒,從而惹來禍端。

就這樣戰戰兢兢過了很多年,隋文帝把楊智積召回了京城,給他一個虛職安享晚年。楊智積從此便把一切公事都交給下屬處理,自己再不過問政事,每天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按時去叩見皇上。後來,隋朝楊玄感兵變,隋文帝派楊智積去駐守弘農郡,楊智積率將士連戰數日,使敵人寸步難行,保衛了隋朝的疆土,再次向隋文帝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隋朝末年,楊智積得了一場大病,自知命不久矣。然而一向膽小怕事的他,面對死亡確是非常從容,他淡然地對家人說:“現在我終於可以保住我的腦袋去見閻王了。”有人認爲楊智積一生做事如履薄冰,在惶恐中度日,實在窩囊。也有人認爲正是由於楊智積這種謹小慎微的態度,才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這是一種“大智慧”。他的人生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