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和諸葛亮怎麼分高下?

本文已影響1.14W人 

“鬼才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和諸葛亮怎麼分高下?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郭嘉,字奉孝,潁川人士,乃曹操帳下的第一謀士,可惜英年早逝,郭嘉病死於北征烏桓的歸途中,年僅38歲。恰巧也是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27歲的諸葛亮,在郭嘉死之前,諸葛亮一直在隆中低調生活,雖然荊州牧劉表和他是親戚關係,想做官輕而易得,他也不願出仕,自稱“未得賢主”。就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兩個重量級的謀士,擦肩而過,雖然沒有較量過一番,但都起到了改寫三國曆史的作用。

“鬼才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和諸葛亮怎麼分高下?

郭嘉原先是袁紹帳下的謀士,並且很受袁紹的器重,厚禮相待,但是和袁紹相處過一段時間就發現他“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難以在這亂世中成就一番大業,於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他而去。恰巧,曹操最器重的謀士戲志才英年早逝,軍中大事無人商議,便讓荀彧幫忙在潁川物色個奇才,於是荀彧便將閒在家裏的郭嘉舉薦給了曹操,兩人一見志趣相投,相見恨晚。每逢大事都會先問過郭嘉的意見,而且郭嘉的計策也從無失算,曹操也對他給予了無限的厚望。

官渡之戰前,郭嘉就向曹操建議先除掉呂布和劉備,以免腹背受敵,郭嘉深知袁紹優柔寡斷,不會相助劉備,只要先一鼓作氣拿下呂布,劉備便能輕易取之。官渡之戰時,曹操和袁紹陣營實力差距巨大,曹操擔心失敗,郭嘉便作出了“十勝十敗”論,使曹操信心大增,也鼓舞了士氣,最終一舉消滅了袁紹,爲日後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礎。

“鬼才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和諸葛亮怎麼分高下? 第2張

袁紹死後,郭嘉猜測袁紹兒子會起內訌,便坐山觀虎鬥,待時機成熟,一舉平定河北。烏桓素來和袁氏交好,袁紹之子袁尚兵敗投奔烏桓,誓要與曹操大軍對抗,曹操本要大軍遠征烏桓,可又擔心劉表直取許昌,首尾難顧。郭嘉預測,劉表不敢取許昌,而且也沒實力取,而且他還得壓制劉備,不足爲慮,並且提議棄輜重,換輕甲,輕兵疾行,趁烏桓還沒做準備,快速解決。這一切果然都在郭嘉的算計之中,烏桓倉促應戰,不敵曹操大軍,烏桓單于也戰死沙場,又是一次勝仗,可是這也是郭嘉最後一次打勝仗了。郭嘉于歸途中病逝,曹操親自爲他扶靈,嚎啕痛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猶如上天斷他一臂。

郭嘉死後,曹氏集團算得上開始走下坡路了,曹操飽嘗赤壁大敗,一把大火,燒掉了曹操想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的夢想,直到死也沒能再下江東,不經感慨“若奉孝在此,老夫焉能有如此大敗”。周瑜也笑稱“曹公帳下的謀士也不過如此”,沒有一個識破周瑜的計謀。

所謂“鬼才不死,臥龍不出”,只是坊間一直流傳的說法,如果郭嘉不死,也就沒赤壁的大敗,也不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更多的是人們對英才早逝的無限惋惜。諸葛亮善於內政,郭嘉善於軍事,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不同,但都爲各自的君主貢獻了不俗的政績,都是三國時期難得的人才,也都能受到萬人的敬仰和愛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