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叔夜的兒子是什麼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本文已影響1.13W人 

在《蕩寇志》中張叔夜之子張伯奮、張仲雄不僅生擒盧俊義還害死了魯智深,可是出盡了風頭。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蕩寇志》雖是胡編亂造,但是張伯奮、張仲雄確有其人,而且也真是張叔夜的兒子,只可惜是不肖之子:跟着父親張叔夜蕩平梁山三十六盜(這就是他們生擒盧俊義、累死魯智深的歷史出處)之後,張伯奮不知所終,張仲雄卻先投降僞齊劉豫,後來又投降金國(其實投降劉豫和投降金國沒啥區別,劉豫也是金國傀儡),當了不折不扣的漢奸。

因爲俞萬春寫《蕩寇志》抹黑了很多梁山好漢,所以別人再續《水滸傳》,就把他寫成了艱險小人,比如《水滸新傳》中的餘萬春是高俅爪牙,《續義傳》中的青州府衙師爺“俞忽(胡)來”,也跟俞萬春的履歷有重合之處。

歷史上張叔夜的兒子是什麼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拋開後人怎麼調侃俞萬春不提,咱們還來看看在俞萬春的筆下,張叔夜的這兩個兒子有多神勇:“那伯奮、仲熊和盧俊義奔雷駭電廝殺,(張叔夜暗放冷箭)盧俊義狂吼一聲,往後便倒。伯奮急忙下馬,奮勇按住,仲熊一同下來協捉。”

在生擒盧俊義之前,張伯奮和張仲雄用車輪大戰累死了魯智深:這對兄弟每三五十回合換一次班,一連打了兩天,最後是兩人一起上陣,一百回合也沒能拿下魯智深。

魯智深雖然神勇,但畢竟是人不是神,心力交瘁的魯智深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突出重圍,跑回梁山砸碎了忠義堂,喊了一聲“灑家今番大事了也!”

歸根結底,魯智深是被張伯奮和張仲雄車輪大戰和羣毆累死的,所以這筆賬要記在他們頭上。俞萬春給這兩人安排了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張伯奮受封左龍武大將軍、輔國公,張仲熊受封右神武大將軍、定國公。

張伯奮張仲雄在《蕩寇志》中風光無限,但是在正史中的形象,卻絕不是那麼光彩,尤其是不孝子張仲雄,辱沒了其父寧死不屈的忠義之名,居然先投降僞齊劉豫,後來又拜倒在金人腳下,他找的那份工作,說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就給給金兀朮端盤子!

生擒盧俊義害死魯智深的“少年英雄”,怎麼會淪落到給金兀朮端盤子?這事兒還真不是筆者胡說,而是不止一份史料都可以拿來做證。

這裏咱們首先要強調一點:張叔夜確實是收服宋江的功臣,也是抗金名將,更是大宋忠臣,他們父子三人曾與金兵浴血奮戰,並且都表現得十分神勇。從這一點上來說,《蕩寇志》把張家父子描寫成英雄,也是有歷史依據的。

在《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傳第一百一十二》中,張叔夜和他兩個兒子的形象,無疑之正面的:“金兵再至,欽宗(趙桓)手札趣入衛(寫親筆信催促張叔夜進京勤王)。即自將中軍,子伯奮將前軍,仲熊將後軍,合三萬人……與金人大戰,斬其金環貴將二人。城陷,叔夜被創,猶父子力戰。”

徽欽二帝“北狩”,張叔夜也跟着去了,在跨越宋金界限的時候,他自己結束了生命。張叔夜不屈而死,被追認爲“開府儀同三司(丞相級別)”,諡號“忠文”。

張叔夜從容殉國,長子張伯奮不知所終,次子張仲雄卻不知道爲什麼當了漢奸。《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十九》和《建炎以來紀年要錄·卷一百十七》都記載了同一件事:這個張叔夜的不孝子張仲雄,先是給僞齊劉豫打工,然後給金國當了光祿寺丞——光祿寺卿掌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丞參領之。

歷史上張叔夜的兒子是什麼人?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2張

那是在宋高宗趙構紹興七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137年,岳飛設下反間計,“錯認”金國密探爲劉豫“聯絡員”,鄭重其事地寫了一封信,用蠟丸封好,叮囑那人一定要安全交給僞齊傀儡皇帝劉豫。

那封信當然是落到了完顏宗弼(又名斡啜、斡出、晃斡出、烏珠,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金兀朮,所以下文直接稱其爲金兀朮)的手上。

金兀朮一怒之下,廢掉了劉豫,並向劉豫的“都城”汴梁發動了進攻,將“齊國”君臣來了個一勺燴,不但活捉了劉豫的“太子”劉麟,還抓住了張叔夜的次子張仲雄。

金兀朮並不像演義小說中寫的那樣粗魯狂暴,這個人是很有政治頭腦的,被韓世忠岳飛擊敗後,還一度成了“主和派”,宋金“紹興和議”就是在金兀朮主持下籤訂的。

頗有政治頭腦的金兀朮並沒有對劉豫僞齊君臣趕盡殺絕,而是都給了他們一頂官帽:“宗弼既執劉麟(僞齊皇帝劉豫之子),以僞齊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張孝純權行臺尚書左丞相……又以杜崇爲兵部郎中,張仲熊爲光祿寺丞,皆在行臺供職。崇,充子;仲熊,叔夜子也。”

張仲雄並不是金國正牌光祿寺丞,他是在金兀朮任命的,並且是在金兀朮的“行臺”供職,也就是隻能給完顏宗弼端盤子,而沒資格伺候金國皇帝。

張仲雄或許曾經是抗金英雄,也可能參與了征剿宋江的戰鬥,但他有始無終,最後成了僞齊臣子、金兀朮高級奴僕,俞萬春把他寫成生擒盧俊義累死魯智深的少年英雄,這到底是何居心?

想來想去,筆者好像明白了點什麼:清朝原先就叫後金,俞萬春就跟姓南宮的那傢伙一樣,只要長得有半點像他老家的倭人,就要迫不及待地跪舔一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