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的一生嫉惡如仇,他的爲官之道是怎樣的?

本文已影響1.68W人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寇準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奇怪的朝代之一,宋朝對士大夫的寬容幾乎到了令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從宋太祖趙匡胤立北宋朝以來,只要不是謀反,幾乎都能落個好下場,這其實和宋朝的治國理念有關。趙匡胤本身就是後周大將,後來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奪了後周的皇權

其實後周的皇位也是這樣來的,所以趙匡胤害怕,所以杯酒釋兵權,大肆擴充中央的力量,對地方進行監控、打壓,所以宋朝的軍事實力不夠強,經常被周圍的西夏、遼朝欺負,而宋朝希望對士大夫寬容,與他們一起治國,形成很穩定的政治鏈,因爲文臣沒有兵馬,沒法做大。

宋朝出了很多貪官污吏,也同樣有許多名臣,如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鐵面無私包青天包拯,以及力挽狂瀾的寇準。說起寇準,是一個很傳奇的人,但是又不像包拯那樣具有很多神話色彩,而是實打實的個人能力的表現。

寇準的一生嫉惡如仇,他的爲官之道是怎樣的?

寇準在戲曲中經常被稱作"寇老西兒",但他不是山西人,是華州下邦人,他的祖上是山西太原人,後來遷到這裏的。

傳說寇準的祖上爲周武王做過司寇,而且政績斐然,被賜予官名爲姓。寇準是名門望族出身,他的父親是後晉的進士,而他本人算是神童,年少聰慧,十五歲精讀《春秋》,十九歲便高中進士,這個成就相當駭人。

當時怕年紀太小無法通過殿試,別人還勸他把年紀報大一點,但是被他拒絕了,寇準毫無意外的高中了,被授予大理評事。

寇準是一位直臣,敢講真話,而且顧忌很少,被宋太宗看作是自己的魏徵。曾經在殿中議事,寇準說話直言不諱,太宗大怒,站起來便要離開,寇準拉着宋太宗的衣角請他聽完,事情結束後,宋太宗大笑着說:"朕得寇準,如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準的一生嫉惡如仇,他的爲官之道是怎樣的? 第2張

寇準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他做官的方式並不高深,就是說真話。一次,北宋朝廷查出了兩樁受賄案,一個是涉案情節較輕的祖吉,一個是情節過重的王準,但是王準是參知政事的弟弟,所以祖吉被殺頭,王準就捱了幾棍子,然後官復原職了。這件事很快便結束了,但是寇準還記着。

很快,天下大旱,皇帝問大臣是不是自己的德行有失,惹怒上天,大臣都說是天數使然,不是皇帝的過錯,而只有寇準說,是有些大臣的行爲不檢點,做了一些不公正的事,才導致上天降下災禍。皇帝忙問是誰,寇準一五一十地講出事件的始末,皇帝果然斥責了參知政事,處罰了王準。

一直說真話是有代價的,哪怕寇準曾經幫助北宋抵抗遼軍,挽救宋朝於水火。寇準一生多次起起落落,曾經有一次,寇準和朋友出門,被一個瘋子阻攔,上前喊他萬歲,他知道這事不好,但是已經沒有辦法阻攔了,他的政敵張遜立刻參了他一本,寇準便被宋太宗貶去青州做知府了。

真宗時期,因爲王欽挑撥,被罷相,做了陝西知州。寇準就在知州與宰相之間來回遊蕩,往往因爲能力很快被提拔爲參知政事(即宰相),又因爲小人讒言以及皇帝的討厭而被罷免。

寇準的一生嫉惡如仇,他的爲官之道是怎樣的? 第3張

從這幾次起落可見看到,寇準的爲官之道沒有任何花裏胡哨的部分。比如丁謂與張洎,都是曾經極力推薦寇準的同事,後來又是極力罷免他的主力。

張洎揣摩聖意,發現宋太宗不喜歡寇準的"大嘴巴",就極力打壓,而丁謂被寇準稱爲"溜鬚",非常生氣,所以希望他被罷免。從歷史上來看,寇準曾經五次起落,這是他的的能力,也是因爲皇帝的容忍,以及他的朋友。

沒錯,他也有朋友,在他之前做參知政事的畢士安十分欣賞寇準,覺得寇準比自己更有能力與膽魄,他知道寇準嫉惡如仇的性格,一直保舉寇準,很有氣度。

可以說,正是畢士安這種高風亮節的表現,才讓寇準有了立足之地。總而言之,寇準是一個一根筋的"頑固",在他眼裏善惡分明,皆可言說,宋朝皇帝寬容,而老前輩又多提攜,才造就了一代名相寇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