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將張春:氣節可比蘇武,最後爲何揹負叛國罪名?

本文已影響2.09W人 

張春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張春早在崇禎元年(公元1628)就被誣陷彈劾而罷官下獄,後來他被證明了清白,恢復了官職,面對如此的屈辱他也毫不介懷,期望用一腔的熱血報效大明朝廷。四年後,他以監軍的身份率領軍隊解救被圍困的錦州城,在今天的遼寧凌海與後金軍隊相遇,首戰告捷。其後由於友軍不戰而逃,連累張春的軍隊發生混亂,他鎮定自若的收拾殘兵,組織抵抗。可是天公不作美,狂風驟雨中張春等將領兵敗被俘。

明末大將張春:氣節可比蘇武,最後爲何揹負叛國罪名?

當一干俘虜被帶到後金大汗皇太極面前時,其他人馬上跪地求饒,只有張春挺立不跪,慷慨激昂地訴說着忠臣不事二主。皇太極被他的忠義所感動,不忍心殺害他,就把他關在三官廟,以圖日後可以使張春回心轉意,誰知張春這一被關就是整整十年。期間他拒絕了敵人無數次的勸降和剃髮易服的要求,依然穿着大明的服飾,對於各種賞賜都婉言謝絕。

明末大將張春:氣節可比蘇武,最後爲何揹負叛國罪名? 第2張

其實在張春心中,他早已看淡生死,十年間他未曾自盡就是重回大明的信念在支撐着他。此外,作爲一名洞悉朝局的政治家,他明白以明朝現在的國力是無力消滅已成爲清國的滿洲政權,唯有和談之後休養生息,大明纔有轉危爲安的可能,張春忍辱負重,希望以犧牲自己的名節來報效自己的祖國。

明末大將張春:氣節可比蘇武,最後爲何揹負叛國罪名? 第3張

當張春等人被俘後,傳到明廷的消息就是張春已經叛國,於是在未經證實下,他就被宣佈爲叛國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後來被俘投降的洪承疇被傳爲以身殉國,崇禎帝還特意爲他設靈堂,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鬧劇。當崇禎十五年,明清間的最後決戰以明朝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主帥被俘而終結。一向心如磐石的張春絕望了,他明白這是大明最後的主力,經此一戰,明朝的滅亡將不可避免,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也隨之崩塌。於是他不再進食,一心求死,在絕食後的第四天,被囚北國十餘載的張春以身殉國,至死還揹負着叛徒的罵名,遠在家鄉的妻子聽聞噩耗,也自縊而亡。

有時候我會想與張春相比蘇武是多麼的幸運,至少他可以在有生之年重新踏上大漢的國土,見證漢武大帝后,西漢王朝又一個盛世。而張春以生命保衛的大明在他去世後不久也土崩瓦解。好在若干年後,歷史還了一位偉大愛國者的清白。猶如南宋文天祥的絕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時的張春的愛國之心和文丞相是一樣的。

最後,就以張春臨終前的絕命詩來收尾:“之死誓靡它,苦節傲冰霜”,“俯仰能不愧,至大而至剛”。時隔三百餘年,依然擲地有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