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本文已影響1.59W人 

對明清皇帝品性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清代小皇帝(劇照)

明清作爲我國曆史上最後兩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們在制度和治理模式上都有着極大的相似之處,清承明早已成爲歷史學家們的共識。但是這兩個在制度和時代都如此相近的國家他們兩朝的帝王卻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特徵。清代皇帝勤奮刻苦的名聲在我國古代歷代皇帝上都可以排在首位。

清代有一部專門記載皇帝起居和日常生活的《清代皇帝起居錄》中有記載康熙皇帝“初四日辛亥,早,上御乾清門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初五日壬子,早,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官員謝恩畢,回宮。”

書中類似於此的記載數不勝數,通過這本起居注我們可以看出清代皇帝的一天都在處理公務中度過,從早上四五點上朝到晚上日落後休息,都不曾懈怠。而對比起清朝皇帝的自律與勤勉,明朝的皇帝就顯得格外不稱職。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第2張

明代

明朝可謂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出現個性十足的皇帝最多的一個朝代。除了建國皇帝朱元璋和最後企圖力挽狂瀾拯救明朝卻失敗了的崇禎皇帝,其餘的帝王們都在“不務正業”將明朝一步步帶向滅亡。

《明史》有載“明自世宗而後,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所以爲何時代如此相近,制度如此相同的兩個朝代,皇帝的品性會出現近乎兩個極端呢?

奪取政權的受認可度不同

衆所周知,清朝是我國古代大一統朝代中爲數不多的由少數民族奪取中原政權而建立的朝代。漢族人口基數的龐大必然決定了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的認可。而明朝是由朱元璋一介漢族農民通過起義獲得的政權,農民的身份本就幫助朱元璋在這個以農業爲根基,農民數量衆多的農業大國中獲得了人民的好感。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第3張

清朝

明清兩代,一個是推翻少數民族統治,建立漢族政權而另一個是推翻漢族統治建立少數民族政權,如此鮮明的反差其中給兩朝皇帝所帶來的的利與弊不言而喻。

1.清朝皇帝生於憂患

作爲侵入中原推翻漢族政權的滿族政權,清朝皇帝一直生活在害怕被逐出中原推翻政權的危機之中。自清朝建國以來,“反清復明”的呼聲在全國各地響應不斷,一正統皇室自居的明代遺留貴族也一直在四處召集有志之士,企圖推翻清王朝重建明朝。在這種壓力之下,清代的皇帝們深知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不足以服衆,同時,滿族一直居於白山黑水之間,經濟文化也確實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

在自身的不足與外界的壓力之下,清朝皇帝只有通過學習與勤勉的治理國事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拿出實績來獲取漢族人民的臣服之心。所以,在這種壓力之下,清朝世世代代的皇帝都不敢懈怠放鬆,以一種高度的自律來豐富自身學識,治理國家朝政。如此一來,康乾王朝的繁盛讓反清復明的呼聲漸漸降低。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第4張

2.明朝皇帝死於安樂

明朝的建國皇帝是出生草根的朱元璋,朱元璋通過農民起義推翻了兇殘無道的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朱元璋漢族農民的身份讓他獲得了大多數漢族人民的認可,同時他能夠勇敢地與暴虐的元代統治者鬥爭並拯救被元代統治殘害的人民也讓他受到了許多人的敬仰。這樣一來,朱元璋的政權可謂是名正言順受到萬人的期待與推崇,明代便在這種沒有外界壓力的環境中開始了。

常言道壓力便是動力,沒有了外界的壓力,除了剛剛建國的前幾任皇帝勤奮努力的爲明朝的政治經濟構建了合理的框架,之後的皇帝都在前朝皇帝所構築的框架下安逸的活着。在這種安逸無所事事的氛圍中,不少皇帝爲了消遣生活轉而將精力投入別處,比如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姐弟戀皇帝”朱見深、“、媚藥皇帝”明穆宗朱載垕,這些可以被稱爲“奇葩”的皇帝都在恍恍惚惚中過完了自己的皇帝生涯,明朝也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而走向下坡路。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第5張

朱元璋

政治體制的區別帶來的差異

明清兩代雖然都是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時代,並且清朝也大部分繼承了明朝的一系列制度,但是在政治體制上所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差異和明代特有的宦官掌權的現象,給明清兩代的皇帝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

1.明代皇帝從具體政事中解脫出來

明代所設置的內閣制度極大的解放了皇帝,皇帝不再需要事無鉅細的自己親身處理每一件政事,明代的皇帝們只需要在內閣對事物進行詳細的“草擬”之後進行“批紅”給出一點自己的意見。國家的一些朝政大事也會交由六部進行處理,六部處理完成之後,皇帝只需要過目一下,看看是否對處理的結果滿意即可。

“凡每日奏文書,自御筆親批數本外,皆衆太監分批,遵照閣中票來字樣,用硃筆楷書批之,間有偏旁偶訛者,亦不妨略爲改正。”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第6張

清代內閣大臣

由此可見,明代皇帝真正自己親自處理的朝政要事不過二三,那麼這樣明代的皇帝們就有充足的時間來釋放自己的“個性”了。除了內閣的制度給明代皇帝帶來的便利,明代後期,宦官的掌權也讓明代皇帝所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變得更加少,甚至明代後期有不少皇帝,將朝政大事都一律交由宦官處理,自己完全不管,專心發展自己的“個性”去了。

正是皇帝的縱容,讓明代後期出現了不少可以在朝堂之上隻手遮天的大宦官,如魏忠賢。這些大宦官利用皇帝的信任在朝堂之上攪弄風雲,迫害忠臣良將,讓明代的晚期顯得黑暗無比。

2.清代皇帝集權意識較強

與明代皇帝放心地將權力交由內閣和宦官不同,清代皇帝也許是吸取了明代宦官掌權所帶來的弊端的前例,清代皇帝對於權力的控制達到了歷朝歷代的巔峯。清代軍機處的設立標誌着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相比 兩朝皇帝的品性爲何是兩個極端 第7張

明代宦官

清代皇帝的指令直接由南書房軍機處發出,直接發給中央或地方各機關各行政直接負責人,清代皇帝命令也並不需要經過六部,直接發送給前方統帥。皇帝可以以“密令”的形式,直接給各級部門傳達自己的指令。皇帝需要事無鉅細地躬身親爲,所以他們每日都十分的忙碌,爲了能夠處理好國家大事,安排好時間自然需要他們自律的品質。

總而言之,明清兩代皇帝能夠在個性上形成如此巨大反差,不僅有外部因素,更包含內部自身的原因。二者性格的迥異給兩個王朝帶來了不一樣的風貌,明代是一直處於一種下降的趨勢而清代則在中間出現了康乾王朝的繁盛局面,由此可見,在封建社會,皇帝的個人性格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有着多麼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清史稿》

2.《清朝皇帝起居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