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的軍隊沒有統帥?原來是這樣

本文已影響2.94W人 

公元1894年,日本軍隊發動了戰爭,清朝方面被迫迎戰。這場戰爭被稱爲甲午戰爭,這次戰爭以清朝的大敗虧輸而告終。其實在戰爭期間,清朝軍隊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各路將領互不服氣,沒有合適的統帥。曾經有人建議讓劉銘傳出山,但是由於和李鴻章有矛盾,劉銘傳一直拒絕出山。那麼,當時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爲什麼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的軍隊沒有統帥?原來是這樣

在公元1894年,清朝的藩屬國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請求清朝派兵幫助鎮壓,就這樣,清朝派出了幾千軍隊。與此同時,日本以保護僑民的名義,也派出了軍隊,而是數量比清朝多得多。隨後,日本軍隊在海陸戰場都發動了攻勢。襲擊了清朝的運兵船高升號,同時進攻清朝的陸軍。在戰爭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清朝方面決定派兵增援。由於當時有4路軍隊增援,所以被稱爲四大軍增援。這些部隊增援之後,與日本軍隊相比,清朝軍隊的兵力已經十分可觀。

爲什麼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的軍隊沒有統帥?原來是這樣 第2張

從兵力、武器各方面來說,清朝軍隊都可以與日本軍隊決戰。請注意,當時看待日本的態度不同。清朝看待日本就是一個彈丸小國,與西方列強不是一個檔次。雖然清朝方面兵力不是,但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有將無帥,清朝方面的將領有葉志超、左寶貴、衛汝貴等等。但是沒有合格的統帥,最後只能選擇將領中級別最高的葉志超。這讓其他將領很不服氣,清朝軍隊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

爲什麼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的軍隊沒有統帥?原來是這樣 第3張

其實當時有人建議可以請老將軍劉銘傳出山,這樣一來,各路將領都不敢不服氣。劉銘傳確實資歷很深,當年指揮過基隆保衛戰,先後擊退了法國軍隊多次進攻。但是劉銘傳與李鴻章有過節,因此,劉銘傳不願意出山。從另一方面來說,劉銘傳也已經重病纏身。據說在得知甲午戰敗以後,劉銘傳曾十分後悔。由於沒有合適的統帥,清朝軍隊的指揮層出現了矛盾,面對日本軍隊的進攻,葉志超主張撤退,而左寶貴主張堅守。

爲什麼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朝的軍隊沒有統帥?原來是這樣 第4張

在左寶貴去世之後,葉志超選擇撤退。但是由於事情不夠機密,在撤退的途中,遭遇了日本軍隊的伏擊。結果有順序的撤退變成了大潰退,清朝軍隊的損失超過一半,至於輜重物資更是堆積如山。本來有可能長期對峙的戰爭,硬是打成了慘敗。這裏面的原因很多,其中,沒有合適的統帥是很大的問題。到了最後,清朝方面啓用了老將宋慶,不過也是沒有能力挽回敗局。

在甲午戰爭中,清朝內部一直在相互掣肘。很多官員希望李鴻章的家底拼光,因此稱這次戰爭是李鴻章與日本的戰爭。比如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就是這方面的原因,當時日本軍隊包圍了威海衛,但北洋水師一直死守。清朝山東地區的部隊坐視北洋水師被日本軍隊一點點吃掉,根本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就這樣,日本軍隊攻下了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