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德國被嚴重削弱,爲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後重新崛起?

本文已影響8.77K人 

說到德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期,同盟國的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1918年8月8日協約國軍隊在法國福煦的指揮下,把德軍趕出法國和比利時國境;9月29日同盟國保加利亞向協約國投降;10月31日,同盟國土耳其宣佈投降;11月3日,奧匈帝國向協約國投降,至此只剩下德國孤軍奮戰。

而且不久之後德國出現內亂。11月4日,基爾軍港海軍艦隊士兵舉行起義,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舉行總罷工和起義,11月10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逃亡荷蘭,德意志帝國滅亡,魏瑪共和國成立。1918年11月11日德國正式投降,對此協約國開始了對德國的嚴重削弱,而這一削弱讓德國跌入萬丈深淵,國力受到很大削弱,那麼德國爲什麼可以在短短二十年重新崛起呢?

被削弱的德國

在1918年11月9日,德國宰相馬克斯親王把政權移交給社會民主黨領袖艾伯特,這使得德國完成了新舊政府的傳承,魏瑪共和國成立之時內外危機就迎面而來。在德國外部,同盟國不斷投降,法國統帥福煦正帶着協約國軍隊不斷擊敗德軍,德國的失敗已經是必然,這迫使魏瑪共和國派出使者向福煦祈求投降。在德國內部,魏瑪共和國社會民主黨的左派們成立了“斯巴達克團”,也就是德國共產黨的前身,他們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試圖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這使得德國有爆發內戰的可能性。爲了鎮壓國內的無產階級,德國加快投降的步伐。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點,在法國貢比涅森林內福煦元帥專列的一節車廂裏,德國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這就是《貢比涅停戰協定》,當天11點《貢比涅停戰協定》生效,《貢比涅停戰協定》規定:

德國必須在15天內從法國、比利時、盧森堡、阿爾薩斯—洛林及萊茵河西岸撤出全部軍隊;德國必須交出5000門大炮、2.5萬挺機關槍、3600門迫擊炮、1700架飛機;德國必須交出5000臺火車機車、15萬節火車車皮以及5000輛卡車。這份《貢比涅停戰協定》重在削弱德國的軍事實力,瓦解德軍的作戰能力,加速結束戰爭,對於德國真正的戰後處置是在1919年1月18日召開的巴黎和會。

一戰後德國被嚴重削弱,爲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後重新崛起?

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分贓大會,主導者爲英美法三國,戰敗國只能接受英美法三國的處置。此後達成《凡爾賽和約》,這是一個讓所有國家都不滿意的條約,德國的利益被嚴重剝奪。按照《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利益的削弱看主要看在兩個個部分:

德國的領土被分割。法國收復在普法戰爭戰敗後被德國侵佔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還強行奪走了德國最重要的煤炭產區薩爾的礦山所有權;海外殖民地被列強全部瓜分殆盡;與比利時交界的摩勒斯涅地區、歐本、馬爾梅迪劃給比利時;德國和丹麥交界的石勒蘇益格併入丹麥;新成立的波蘭幾乎奪取了德國的東普魯士;梅梅爾移交給立陶宛。

德國的軍事被限制。協約國規定德國萊茵河東岸50公里以內爲非軍事區,禁止德國駐軍和建立軍事設施,萊茵河西岸被英美法佔領,15後撤出全部軍隊,同時英美法三國共同防禦德國的進攻。德軍總參謀部解散,陸軍的兵員不得超過10萬人,軍官不得超過4000人。海軍士兵不得超過1.5萬人,軍官不得超過1500人。規定德軍使用的槍械彈藥的最高定額,禁止德國裝備坦克、裝甲車以及出口武器。禁止德國的兵役和擁有空軍。

面對協約國的強逼,德國損失慘重。德國領土面積減少了約13%,人口喪失約12.5%,鐵損失了74.5%,煤損失了26%,商船由750萬噸減少到50萬噸。最爲重要的是德國需要賠償協約國3000億金馬克的賠款,這是德國人難以接受的苛刻條件,但是德國人卻只能接受,於是滿腔的憤懣佔據了德國人的內心。

魯爾危機

由於美英法三國要求的賠款金額巨大,德國根本無力支付,最後的情況就是德國不能按時償還賠款導致違約,1921年2月21日協約國召開會議討論這個問題,德國代表要求減少賠款,協約國不同意,並且表示德國如果不能按時繳納賠款,協約國軍隊將佔領萊茵河東岸的杜伊斯堡、盧羅特和杜塞爾多夫。德國表示實在是沒錢,於是在3月8日協約國出兵佔領了上述三地。此後就賠款問題,協約國一直開會商議,法國主張打擊德國,英國不同意,最後法國強行通過協定,依照《凡爾賽條約》相應的武力制裁條款佔領德國魯爾區。

法國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想要徹底摧毀德國,因爲魯爾區是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面積只有4593平方公里,煤炭儲量到達2190億噸,煤炭品質好而且都是露天煤礦。生鐵佔德國總產量的70%,鋼產量佔德國總產量的40%。20世紀初期煤炭和鋼鐵是工業生產的必需品,所以煤礦和鐵礦爲各個大國所需要。由於普法戰爭中德國佔領鐵礦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於是德國就把阿爾薩斯、洛林、魯爾區連在一起,把這一塊打造成鋼鐵企業的工業區。法國侵佔魯爾區,再加上比利時和波蘭的資源,法國獨自霸佔煤鐵產業和工業區,如此憑藉工業能力獨霸歐洲。

一戰後德國被嚴重削弱,爲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後重新崛起? 第2張

德國無奈之下只好採取罷工、遊行、抗議的消極抵抗模式。魯爾區被佔領導致德國經濟惡化,再加上鉅額的戰爭賠款,德國最終爆發了人類歷史中罕見的通貨膨脹,德國貨幣馬克不斷貶值,1923年3月,1美元可以兌換2.1萬馬克,同年8月8日,1美元可以兌換500萬馬克。從1919年1月到1923年12月,德國的物價指數由262上升爲126160000000000,上升了4815億倍。德國經濟陷入崩潰,更不可能償還賠款,而且經濟崩潰帶來了更多的騷動,比如希特勒在1923年11月8日發動“啤酒罐暴動”。這使得英國、美國開始對法國施壓。

對英國而言,歐洲大陸絕對不能出現一個霸權國家,這會損害英國的國家利益,法國試圖稱霸歐洲,那就必須打擊法國。對於美國而言,一個穩定的歐洲大陸更適合自己的工業品出口,美國並不想歐洲發生大亂,法國的行爲損害英美的利益,於是大量拋售法郎和法國有價債券,造成法郎嚴重貶值,對法國形成經濟壓力,此外德國的罷工運動使得法國在魯爾區掠奪的煤炭總量減少,而佔領軍的費用卻不斷增加,這使得法國得不償失。最後德國選擇了屈服,在1923年9月27日,德國停止消極抵抗,不再罷工,準備繼續開工生產。不過實際上的失敗者是法國,法國選擇屈服於英美,不再幹涉德國事務。

德國重新崛起

在歐洲大國法國屈服於英美之後,德國在英美的扶持下開始逐步恢復經濟,英美的計劃是提供貸款給德國發展經濟,在德國經濟恢復之後再讓德國支付一戰的戰爭賠款,這就是著名的《道威斯計劃》。當然《道威斯計劃》計劃在英美心裏則是另一副模樣,美國希望德國恢復生產力,成爲美國資本生產過剩的消費市場,英國則是擔心德國經濟惡化則會導致共產主義革命,導致蘇聯的勢力東擴,引發西歐的連鎖反應。1924年8月16日,在英美的安排下協約國倫敦全體會議宣佈接受關於德國賠償問題的《道威斯計劃》。

根據《道威斯計劃》,德國可以獲得8億美元的鉅額貸款用來發展國內經濟,德國的鐵路和重工業也可以作爲擔保吸引外國投資,1924到1929年之間,外國資本輸入德國到達190億金馬克,而在同一時期內德國只繳納了金額爲95億金馬克的賠款,等於說德國淨賺近乎100多億的金馬克,而且美國還給予德國大量的物資和科學技術,在美國的幫助下德國的經濟總量迅速恢復,並且到達超越了戰前的經濟水平,以鋼產量爲例子,1913年德國的鋼產量爲918000噸,1928年德國的鋼產量爲1209000噸。到了1929年德國經濟再次崛起,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過其中主要是美國資本在德國的投資導致。

一戰後德國被嚴重削弱,爲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後重新崛起? 第3張

《道威斯計劃》還規定有關德國賠款的問題必須交由仲裁委員會決定,其他國家不能單獨制裁德國,所以法國失去了制裁德國的主導權,同時在英美要求下,法國必須撤軍。在1924年11月法國和比利時在魯爾區撤軍,魯爾危機徹底結束。德國開始獲得自主權,爲了加快國家從一戰之後的狀態恢復過來,德國想出了新的辦法,那就是靠近蘇聯要求英法對德國讓步。蘇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建立全球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這使得歐洲資本家控制下的英國、法國、美國十分驚恐,尤其是靠近蘇聯的英法兩國。1922年4月16日,德國與蘇聯在意大利城市熱那亞近郊的拉巴洛簽訂正式建交的《拉巴洛協定》,兩國建交。

德國靠攏蘇聯使得英國最爲恐慌,於是英國開始對德國讓步,恢復德國的大國地位。只有法國不同意,法國害怕自己成爲德國的復仇對象,還是想要削弱德國,法國希望德國承認東部邊境領土現狀,德國當然不同意,英美支持德國,法國只好屈服。1925年10月5日,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七國在瑞士小城洛迦諾舉行會議。會議的結果就是《洛迦諾公約》,《洛迦諾公約》使得德國擺脫戰敗國的身份,恢復爲國際社會中的一員。此後在1926年4月24日德國與蘇聯簽訂《蘇德友好中立條約》,英國更爲害怕,於是英國要挾法國一起同意德國加入國聯並且成爲常任理事國,至此德國重新崛起。

德國崛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在一戰之後的崛起是列強之間博弈的結果,但也和德國本身的實力有關係,因爲德國本身就是歐洲大國,擁有歐洲第二大人口規模,遠超法國和英國,在1913年,德國本土人口的數量是6506萬人,英國爲4565萬人,法國4146萬人。這種人口規模註定德國無法被削弱爲一個弱國,所以一戰對於德國的種種迫害勢必引發德國的反彈,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爲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沒有結束,一戰的結果就是二戰的起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