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二戰: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底輸給了誰

本文已影響1.53W人 

以今天的眼光看,二戰中德軍元帥隆美爾馳騁縱橫的北非是一個完美的戰場。它自成一體,與其他戰場幾乎完全脫節。戰場上是綿延數千公里、堆積厚厚黃沙的開闊區域,除了公路和斷斷續續的鐵路外,這裏沒有障礙物,沒有天然防線,也沒有可依靠的力量;自然也就沒有政治陰謀、游擊隊、抵抗組織、難民等問題的干擾。一切軍需,直至淡水均從外部運入,因而一切部署又都不是固定的,指揮官可以在流動的戰場上,任意設計自己的戰爭。

1941年2月12日,隆美爾受希特勒委派,飛抵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解除北非意大利軍隊的困境。在與意總司令加里波第將軍短暫會晤後,他立即乘機視察戰場。一下子,他熱烈的眼光就爲這片碧血黃沙的疆場深深地吸引了。

隆美爾一直在渴望着找到這樣一個獨立的戰場,他就是這個戰場的主宰。每一位軍事指揮官在面對一個新的戰場環境時都會潛心思考戰略戰術的運用,但隆美爾走到了極端,他更喜歡惟我獨尊地排除掉客觀環境對主觀作戰意圖的影響和干擾。這使得隆美爾每次在戰鬥中都能異乎尋常地率領自己的士兵遠遠衝在整個部隊前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身爲連長的隆美爾曾率領士兵爬過近100米長的鐵絲網,一鼓作氣攻下法軍4個地堡。他的進攻速度太快了,以至於後續部隊難以跟上。在法軍接連不斷的反撲下,隆美爾只好又帶領士兵撤出陣地。此役,使代表德國最高榮譽的鐵十字勳章第一次掛在隆美爾這位中尉的脖頸上。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動二戰爆發以來對西方國家的首次大規模進攻。隆美爾率領的第7裝甲師成爲閃擊法國的先鋒,大放異彩。僅4天時間,他的部隊就前進了220英里,邊打邊退的法軍往往來不及建立防禦陣線,就又被隆美爾的部隊沖垮。一個月的戰鬥結束後,他的部隊已抓獲俘虜9.7萬人,以至於隆美爾常常可以看到自己的一小隊士兵押着上千名俘虜的情形。隆美爾這種出敵不意、閃電般的攻擊,使第7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他本人也再次獲得一枚鐵十字勳章,並於1941年初晉升中將。

但隆美爾的表現在同行和上級眼裏遠非無懈可擊。他的直接上級——裝甲司令霍特將軍就在一份祕密的作戰總結中認爲:身爲一師之長的隆美爾,在戰鬥中太容易憑一時的狂熱行事,他對後勤補給的組織指揮存在缺陷,對別人在他所贏得的勝利裏作出的貢獻也沒有謙遜的認識。

但產生尼采“超人”學說的德意志民族在那時似乎都偏執而狂熱。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戰略指導的“施利芬計劃”就衝動地勾勒了德國霸佔全歐的藍圖;希特勒更是一個地道的戰爭狂。正是在這一點上,隆美爾投合了希特勒的脾氣和意志,受到器重和提拔,並被納粹奉爲狂飈突進式的“戰神”。

隆美爾最初得到希特勒的青睞,是他以自己一戰中的親身經歷寫成的《步兵攻擊》一書,在這本書中,隆美爾提出了“進攻、進攻、再進攻!”的作戰原則。希特勒曾指使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對此書多次再版,風靡一時。1936年,他被提拔爲希特勒衛隊指揮官,從此成爲希特勒的心腹愛將。二戰中,“魔鬼之師”成命後,隆美爾再次將自己的戰時筆記編輯成冊,呈送希特勒。希特勒閱後大加賞識,親筆給隆美爾寫信說:“你應該爲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隆美爾得到北非的差使,也正得益於他與希特勒的這種互相投合。

北非沙漠上的坦克大戰就在隆美爾這種狂熱的作戰思路下展開了。當時,他的非洲軍只有第5輕型裝甲師抵達前線,另一個師——第15裝甲師按計劃要到5月底才能全部到齊。但第一次得到一個重要作戰方向指揮權的隆美爾早已急不可耐。爲了不讓英軍摸清虛實,他命令部下用木頭和紙板做了幾百輛逼真的假坦克,把沃爾克式卡車也裝飾成鐵甲金剛;卡車和摩托車在其間繞來繞去,捲起漫天塵埃。以此爲遮掩,隆美爾親自率領坦克部隊向英軍衝去。猝不及防的英軍來不及組織防線便倉促撤退,把勝利果實留給了隆美爾。

解碼二戰: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底輸給了誰

這次戰鬥完美實踐了隆美爾“右肘彎攻擊”的戰術方法,即以少部兵力牽制當面之敵,以主要力量迂迴至敵縱深,回擊或包圍,巨大地震駭敵軍的鬥志,繼而圍殲敵軍。從“魔鬼之師”時代到鏖戰北非時代,隆美爾的“右肘彎攻擊”屢試不爽,百戰百勝。其原因在於隆美爾瘋狂的進攻精神和精確的戰術組織能力。但最終導致他失敗的種子也埋藏其中。

在戰場上,隆美爾總是衝在前面,從這輛坦克跳到另一輛坦克,在槍林彈雨中指揮作戰。有時,他還會親自爲沙漠中迷路的坦克指印進攻方向,甚至有兩次,他錯誤地爲英軍的坦克指出了相反的方向。但這種瘋狂的進攻精神也使隆美爾一意孤行,完全不顧戰略棋盤的全局。

對精確的戰術組織的癡迷,也導致了隆美爾在戰略上的短視。學生時代,心靈手巧的隆美爾曾經夢想成爲一個工程師,由於喜歡擺弄機械且着迷於此,14歲時的隆美爾就製作了一架完整的盒式滑翔機,而且居然使它飛出了一段距離。而此時,萊特兄弟的飛機也纔剛剛發明不久。這種對機械製作的愛好和專長被隆美爾應用於各方各面。他的妻子露西本不喜歡隆美爾這種過於嚴肅、缺乏幽默感的年輕人,但隆美爾一墜入愛河,立即一封情書接着一封情書地展開攻勢,以持之以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終於贏得姑娘的芳心。結婚以後,隆美爾依然忠實如初,只要他們分開,就必定每天修書一封,直到最後被迫服毒自殺。隆美爾對自身形象的塑造,也達到了機械化的完美。無論軍務多麼繁忙、戰爭多麼激烈,隆美爾總是要求有攝影記者隨軍採訪,“非洲軍”的“卓越戰果”曾經佔據了德國所有報紙雜誌的重要版面,德軍士兵在烈日炙烤下的坦克上煎雞蛋的鏡頭曾經引起全德國人的崇拜與尊敬。而這種精確的機械化的完美轉移到戰術的組織運用上,在客觀上成就了他既狂飆突進又狡詐兇狠的作戰方法。

遺憾的是,隆美爾太迷戀於此了,而鋪天蓋地的黃沙既最大限度地助長了他的癡心與野心,成就了他的榮譽與威名,又最終埋葬了這一切。初戰勝利後,隆美爾的野心一發不可收拾,親自飛回柏林,遊說統帥部同意他長驅直入進攻埃及。沒想到,希特勒的戰略重點在歐洲,在蘇德戰場,而對北非,希特勒只希望隆美爾能穩住隆美爾的陣腳,實施“有限的進攻”。

但隆美爾豈肯在伸手可及的勝利和進攻前卻步不前。考慮再三之後,隆美爾終於下定決心,“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進攻、進攻、再進攻。1941年3月24日,隆美爾發起大舉進攻,一週後,攻克了利比亞重要港口卜雷加,4月4日,佔領昔蘭尼加首府班加西;隨後,德意聯軍分四路迂迴包抄了利比亞東部的梅基利要塞。英軍破譯了德軍統帥部發給隆美爾要他停止進攻的電報。但隆美爾的抗命愚弄了他的對手。3天之後,隆美爾的部隊突然出現在梅基利要塞周圍,驚魂未定的英軍猝不及防,遭到全殲。英軍苦苦打了兩個月的戰果在兩個星期內就喪失殆盡。

但是,在北非最好的港口託卜魯克城下,隆美爾的攻勢停滯了。長途奔襲之後,德軍早已疲憊不堪,再加上供給不足,兩次進攻均遭到失敗。“戰神”也是要吃糧的。在日記中,隆美爾懊惱地寫道:戰爭的結果是由軍需官決定的。萬般無奈之中,隆美爾電告柏林,請求增援。德軍陸軍參謀長哈爾德早就不滿於隆美爾的抗命不遵,遂派保盧斯中將到非洲“去阻止那個軍人徹底發瘋”。富於戲劇性的是,這位中將視察前線並聽取隆美爾的報告後,也一樣“發了瘋”,竟同意了他的作戰計劃。得到補給和援助的“沙漠之狐”重新伸出了爪子,1942年5月底,隆美爾對託卜魯克發起第三次進攻。經過反覆激戰,6月21日,託卜魯克的英軍指揮官克洛普中將被迫率3萬餘名守軍投降。

隆美爾的聲譽達到了榮譽的頂峯。“鷹的凱旋”樂曲迴盪在柏林上空,一座新落成的橋樑被命名爲“隆美爾”,興高采烈的希特勒破格晉升他爲德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元帥。而沙漠上的英軍無不談“狐”色變,聞“狐”喪膽。丘吉爾咬牙切齒地連聲喊道:“隆美爾!隆美爾!——別的都無關緊要,只要能打敗他就行!”

隆美爾離失敗確實不遠了。北非沙漠畢竟不是戰爭的全部。出於戰略的考慮,希特勒最初要求隆美爾只發動“有限的攻擊”。但隆美爾卓越的戰術才能,一開始就使進攻超出了“有限”的範疇。德軍統帥部對隆美爾一次又一次地勸阻是正確的,因爲納粹的頭子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來顧及角落裏的非洲戰場。即使希特勒後來受到隆美爾巨大成功的激勵,賣力地支援隆美爾,隆美爾實際得到的也只是杯水車薪。他沒有足夠的坦克裝甲車,沒有足夠的糧食油料,也沒有制空的能力。所有戰場的損失,他都無力補充。“超人”的意志變得無濟於事。

另一方面,他的敵手卻變得越來越強大。1942年8月,當蒙哥馬利來到開羅時,他帶來的是嶄新的美製“謝爾曼”式重型坦克、俯衝轟炸機和大口徑榴彈炮。在蒙哥馬利身後,有以丘吉爾爲代表的全英國人的大力支持,丘吉爾甚至還爲他爭取到了美國的幫助。而強弩之末的隆美爾卻只能一天幾次地爲意大利軍隊的懦弱怯戰發脾氣。僅以坦克而言,蒙哥馬利有760輛,而隆美爾只有又舊又破的203輛。有人戲稱,這是重量級和輕量級拳手之間的搏鬥,是一次不對等的戰鬥。

隆美爾畢竟是隆美爾,進攻是他的本能。在如此優劣懸殊的情況下,隆美爾易燃首先於1942年8月31日發起阿拉姆哈勒法戰鬥,但他的攻勢一發起就受到了阻滯。英軍的雷場又深又寬,英軍的飛機佔據絕對優勢,英軍另外還有上千門火炮對隆美爾進行反擊。

直到坦克裏還剩下一天的燃油時,隆美爾不得不下令部隊撤退了。這一退,就是全面的敗退。開始的時候,隆美爾還時不時地發起一次反擊,成功地組織局部防禦。但大勢所趨之下,“戰神”也已無力迴天。在此關鍵時刻,希特勒與隆美爾的矛盾暴露出來。11月3日中午,希特勒給隆美爾發來電報,指示他“把每一條槍,每一個士兵都投入戰鬥,舍此別無出路”。

解碼二戰: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底輸給了誰 第2張

隆美爾爲難了。對機械化完美的癡迷,使他敢於找到任何強大敵人的短處並予以致命打擊,但隆美爾遠不是亡命之徒,他還不像希特勒那樣,瘋狂地去做血本無歸的賭博。經過一天多艱難的抉擇,隆美爾像最初違背軍令進攻一樣,違背希特勒的旨意下令全線撤退。經富卡、馬特魯、薩魯姆、託卜魯克、班加西、卜雷加等地,行程3200多公里,隆美爾率領“非洲軍”奇蹟般地逃脫了蒙哥馬利一次又一次的追截,終於遁入突尼斯山區。次年5月13日,疾病纏身的隆美爾回國養病2個月,“非洲軍”在突尼斯被盟軍全部殲滅。

北非沙漠中的大勝大敗,極大地打擊了隆美爾,也摧毀了他的意志與自信。到1943年底希特勒再次啓用隆美爾,命令他爲西線B集團軍司令時,隆美爾已從骨子裏變成了一個“悲觀主義者”,體現着“超人”意志的瘋狂進攻精神消失了,隆美爾只剩下對完美技戰術的迷戀。

隆美爾負責的“大西洋壁壘”海岸防禦工事,主要是爲了阻止盟軍的登陸計劃。隆美爾一上任,便制訂了一項令人生畏的旨在把盟軍消滅在水際灘頭的防禦計劃。他對佈雷着了迷,三番五次下部隊督察。一次,他走過一片開滿鮮花的田野,手下人情不自禁地說:“這裏真美啊!”他卻冷冷地道:“記下來,應在這地方埋上1000顆地雷。”當得知工兵們每天只埋10顆地雷時,他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地說:“不行,要埋20顆!”

指揮盟軍登陸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爲迷惑隆美爾,精心策劃了一個欺騙計劃。他們重演隆美爾在非洲初戰告捷時的一幕,在多佛爾附近虛張聲勢,用木頭、紙板、帆布和橡皮建造了假營房、假坦克、假飛機、假艦艇。這支影子部隊熱火朝天,僞裝成要從加萊登陸。

在這些假情報的誤導下,隆美爾一開始就押錯了寶。他在加萊海岸修築了一道5至6英里寬的防禦地帶,以岸炮陣地和堅固支撐點爲依託,各支撐點之間敷設大量地雷和障礙物。水中還設置了障礙物和水雷區。而諾曼底地區的海防工事遠不如加萊地區。

1944年6月6日凌晨,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天亮的時候,狂風巨浪的英吉利海峽突然放晴。艾森豪威爾一聲令下,盟軍萬艦齊發,天空中佈滿了飛機,密密麻麻的戰艦和登陸艦艇駛向諾曼底地區。美英3個空降師先在登陸地域兩側縱深處實施空降,佔領登陸區內的重要設施,接應登陸部隊。一個半小時後,美、英軍第一批登陸部隊5個師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登陸。

10點15分,正在家中爲妻子慶祝生日的隆美爾得知盟軍登陸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頓時呆若木雞,面無血色,毫無表情地喃喃自語:“我太蠢了,我太蠢了。”他匆忙趕回,倉皇糾集軍力四處填補漏洞。但在盟軍巨大的攻勢面前,馳援的德軍像雪一樣被融化掉了。隆美爾再次面對當年在沙漠上遇到的那種無法扼制的潰敗,他與希特勒的分歧也再次顯現出來。

精通戰術而不懂戰略的隆美爾對政治更是一竅不通。無論是做希特勒的衛隊指揮,還是後來指揮大軍在沙漠上縱橫捭闔,隆美爾都沒有加入納粹黨,這就是明證。軍事上沒有希望了,他於是想到了政治解決。1944年6月29日,在希特勒主持的一次大本營軍事會議上,隆美爾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談談德國的政治局勢,希特勒每次都阻止了他,要他只談軍事。而對軍事,隆美爾已經無話可說了。一位標準的優秀的職業軍人竟然對軍事無話可說,這不能不說是隆美爾的悲劇。最後,希特勒惱羞成怒,索性手朝地圖上猛地一擊,說:“陸軍元帥,還是離開這裏吧!”把隆美爾攆出了大廳。這是他最後一次見到希特勒。

3個月後,隆美爾牽涉進“7月20日陰謀用定時炸彈謀害元首”的案件中。10月14日,柏林來的特使給在家養病的隆美爾帶來了兩種選擇:要麼按叛國罪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被鋼琴絃吊死;或者服毒自盡,爲他保密,舉行體面的國葬。隆美爾在極度痛苦中選擇了後者。在日記中,隆美爾寫道:“對於我,歷史將作出怎樣的裁決?如果我在這裏勝利了,誰都會說,一切全是光榮……倘若我失敗了,任何人又都會因此而責備我。”

對於隆美爾在軍事上的優缺點,英國元帥卡弗在他主編的《現代世界名將》中評論道:“隆美爾在戰場上獲得的成功更多是出於戰術天才,而非戰略創見。他對德國的軍事戰略貢獻不大。德國軍事史上其他偉大的人物,如格納森諾、克勞塞維茨、毛奇、施利芬等等,都處在普魯士和德國重大戰略的偉大傳統的中心。隆美爾雖然也身處同列,但其成就完全在戰術方面。同上述人物相比,他只能身處其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