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顆子彈:殺死了1537萬人

本文已影響1.04W人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2日,德軍入侵比利時和法國,把這兩個國家,還 包括後來的英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拖入到德俄衝突中,從而,整個西歐成了一個大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14年6月28日,一顆子彈打穿了斐迪南的脖子…,隨後的四年中1537萬人因此而犧牲,這一顆子彈絕對可以算這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顆。

歐洲火藥庫:巴爾幹

1800年,巴爾幹地區成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已經有幾百年的時間了。幾個世紀以來,巴爾幹一直由土耳其的蘇丹所統治。但是在1800年到1900年的100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實力逐步下降,對巴爾幹地區的領導逐步弱化,巴爾幹地區的國家紛紛獲得了獨立。

由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巴爾幹地區出現利益真空。奧匈帝國和俄國都把手伸進了巴爾幹。日益強大的欲當歐洲霸主的德國使英法俄感到利益即將受損,因此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了協約國集團。奉行泛德意志主義的德國和奧匈帝國是天然的盟友,再加上意大利,德奧意組成了同盟國集團。協約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衝突日益加劇。

1900年,巴爾幹地區出現了五個獨立國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黑山。波斯尼亞名義上還屬於土耳其,實際上已經被奧匈帝國控制。

1908年,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吞併了波斯尼亞。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是鄰國,住在波斯尼亞的塞族一直企圖擺脫奧匈帝國的控制,同塞爾維亞合併。奧匈帝國對波斯尼亞的吞併讓由俄國支持的塞爾維亞非常憤怒,因此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的軍隊在邊境上互相對峙,戰爭一觸即發。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顆子彈:殺死了1537萬人

1912年10月,以塞爾維亞爲主的巴爾幹鄰國聯盟向土耳其發起了進攻。1913年5月,土耳其被趕出了歐洲,它在巴爾幹地區的國土被巴爾幹諸國瓜分。

巴爾幹戰爭的勝利,讓塞爾維亞加強了自信心,同時也點燃了波斯尼亞的斯拉夫人的民族主義熱情,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的敵對情緒日益上升,波斯尼亞自然成了鬥爭的焦點。同時奧匈背後的德國和塞爾維亞背後的俄國也摩拳擦掌,此時的巴爾幹半島成了一座隨時可以爆炸的歐洲火藥庫。

偶然的火星: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攜儲妃到波斯尼亞的首府薩拉熱窩巡視。塞爾維亞的激進組織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決定給吞併波斯尼亞的奧匈帝國一點顏色看看。

在薩拉熱窩軍政要員的陪同下,斐迪南驅車前往市政府參加歡迎典禮。然而就在去市政府的路上遭到了塞爾維亞愛國青年的炸彈襲擊。斐迪南坐着綠色的敞篷車,炸彈扔在了敞篷車裏面,但是斐迪南非常鎮靜,他一下子就把炸彈扔到馬路上了。然後炸彈爆炸了,斐迪南毫髮未損,但炸傷了幾個路上的老百姓。


在市政府參加完歡迎典禮之後,斐迪南提出要去看望被炸傷的老百姓,於是他的車隊按原路返回。但這一次真正的暗殺來臨了。車隊走到一個叫拉丁橋的路口,司機放慢速度,向右轉彎時一個20歲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婦連開兩槍,一槍打在斐迪南的脖子上,一槍打在斐迪南妻子的腹部。

裴迪南夫婦的遺體被運回維也納進行了國葬。奧匈帝國的怒火集中在塞爾維亞的身上,因爲他們認爲殺手普林希普是一個祕密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團體的成員。就這樣,普林西普的暗殺行動引爆了歐洲火藥庫,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爆發。

一戰爆發:全面宣戰

1914年7月23日,在取得德國支持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塞爾維亞則提出對該事件進行仲裁,但同時塞爾維亞對軍隊進行了動員。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14年7月底,奧匈軍隊開進了塞爾維亞。與此同時,柏林警告聖彼得堡,如果俄國動員軍隊支持塞爾維亞,德國會調集軍隊不惜一戰。俄國的盟友法國也請求沙皇慎重考慮,但是沙皇拒絕了,開始部分動員軍隊。

1914年7月30日,奧匈帝國開始炮擊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這導致俄國不顧德國早先的警告,最終下令全面動員。德國也說話算話,立刻向俄國宣戰並開始動員武裝力量。

僅用了48個小時德軍就在狂熱的歡呼中向戰場開拔了。阿道夫.?希特勒、坦克之王古德里安、沙漠之狐隆美爾和空軍元帥戈林等人就在這些狂熱的德國年輕軍人中。

1914年8月1日,考慮到與俄國的同盟關係加上德軍的動員對自己的威脅,法國也開始了戰爭準備。對於德國政府來說,僅此就足夠對法國開戰了。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德軍的戰車開始同時往東西兩線運兵。

現在最後的疑問是英國會不會參戰。因爲英國與俄法的友好協議並沒有規定英國要在發生戰爭時給以援助,所以開始英國採取的是中立的態度。

1914年8月4日,德軍進入了中立的比利時。英國意識到如果德國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對英國是不利的。於是英國以保障比利時中立地位爲藉口,向德國發出了撤軍的最後通牒,但是德國拒絕了。於是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國向德國宣戰。

當晚,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的一聲感懷成了那個年代的寫照:“整個歐洲的燈光正在熄滅,此生不會看到它們重放光明瞭”。

從1914年6月28日的薩拉熱窩事件到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整個歐洲都被捲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利益真空誘發的戰爭

天下嘻嘻皆爲利來,天下嚷嚷皆爲利往。戰爭是爭奪利益的最激烈形式。人類歷史的經驗表明,大國的崛起和衰落往往都伴隨着戰爭。1871年俾斯麥用鐵和血統一德國,德意志帝國建立。德國統一後迅速崛起,新興大國需要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從1871年到1914年的43年間,德國日益強大,德皇威廉二世欲當歐洲霸主。英法俄等傳統大國的利益受到新興大國德國強有力的挑戰。德國的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重大因素。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另一個重大因素。當一個大國在傳統強國的夾縫中崛起時,爆發國家間大規模戰爭的概率只有50%。當一個大國崛起的同時另一個大國在衰落,那麼戰爭就在所難免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使巴爾幹地區出現利益真空。新興勢力對利益的渴望就像落水的人對空氣的渴望一樣強烈。傳統勢力對任何利益都垂涎欲滴。大國衰落出現利益真空,各方勢力涌進利益真空時就可能引發戰爭。

相關鏈接

薩拉熱窩事件

  概述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Franz Ferdinand,1863——1914)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並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爲假想敵人。塞爾維亞的一個祕密組織派出了多名殺手,埋伏在薩拉熱窩市內,準備行刺。演習結束後,斐迪南夫婦乘坐敞篷汽車進入市區,一個刺客向汽車扔了一個炸彈,但僅僅擦傷了斐迪南。當斐迪南夫婦的汽車行駛到一個拐角處時,另一個祕密組織成員,年僅19歲(有的教材寫的是17歲)的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公元1894年7月25日—公元1918年4月28日)立刻衝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結果斐迪南夫婦雙雙斃命,普林西普被捕。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Assassination in Sarajevo)。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的導火線。

  第一次刺殺

1914年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亞”組織便在奧皇太子所要經過的大街上佈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時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羣擁擠的街道,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佈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輛車上,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

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裏的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爲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羣中衝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但被車篷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前爆炸,碎片擊傷了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亞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鎮靜地走下車,察看了現場,對被警衛捉住的察布里諾維奇瞄了一眼,然後登車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瘋了,我們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吧。”車隊迅速駛進市政廳,斐迪南夫婦參加了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顆子彈:殺死了1537萬人 第2張

 第二次刺殺

斐迪南太大意了。死神在等着他。

本來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衝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裏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普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裏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普當場被捕,日後死在獄中。列強角逐歷史的進程又有其必然因素

  事件影響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準備早已在進行中。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鬥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法俄同盟。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鬥爭使兩國的關係日益緊張。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係。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歐洲的競爭對手沙俄。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戰爭爆發

1911年4月,摩洛哥首都非斯爆發反對殖民統治的人民起義。法國以恢復“秩序”和保護僑民爲由,佔領非斯。德國不容法國獨佔摩洛哥。7月1日,德國炮艦豹號駛進摩洛哥的阿加的爾港,隨之巡洋艦柏林號也出1914年摩洛哥海面,德法戰爭迫在眉睫。這時英國決定支持法國,並聲稱在摩洛哥問題上英國不惜與德國一戰。在英國的壓力下,德國不得不同意與法國談判。11月,雙方達成協議,德國承認摩洛哥爲法國的保護國,法國把法屬剛果的一部分割給德國作爲“補償”。

摩洛哥危機尚未過去,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間又發生了戰爭。意大利早就蓄意侵略土耳其的北非屬地的黎波里,決定趁英、德、法等國捲入摩洛哥危機時,染指的黎波里。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抗議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撓意大利的“企業活動”。土耳其拒絕接受這個無理通牒,意土戰爭隨即爆發。

20000餘意軍先後在的黎波里登陸。意軍裝備精良,在戰爭中第一次使用了飛機,意大利艦隊控制了沿岸港口,英國又不許土耳其援軍通過埃及。這樣,意大利打敗了土耳其軍隊,但遭到了的黎波里阿拉伯人的頑強抵抗。戰爭一直延續到1912年巴爾幹戰爭開始才結束,土耳其把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後來合稱利比亞)割讓給意大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