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儀是怎麼死的?是被人陷害的嗎

本文已影響3.02W人 

茅元儀是明朝守邊將領,受到當時兵部尚書孫承宗的重用,曾經在邊疆拋頭顱灑熱缺,報銷國家,最後卻遺憾而終。

茅元儀,字止生,號石民,萬曆二十二年在浙江吳興一個書香世家出生,祖父是明朝著名文學家茅坤。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受到家學薰陶和良好的教育長大,茅元儀自幼勤奮學習,博覽羣書。不過與大多數人不同,他並不醉心於文學詩詞,而是喜讀兵農之事,長大之後更是文韜武略,熟悉邊塞軍事。

明朝末年,局勢混亂,百姓們這混亂的時局而擔憂,年輕的士子們卻志向遠大的,如何爲君分憂,立志報國。茅元儀自幼喜歡兵事而又熟悉兵事,在這方面的感受自然也比旁人更加強烈。

當是時,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自稱金國汗,建元“天命”。兩年之後,又以“七大恨”興師攻明,此後遼東戰亂,戰火不休。

與後金的逐漸壯大不同,明朝主君不賢,閹黨亂政,國家內耗嚴重,國家實力逐步下降。後金明朝兩方士兵相對,後金屢戰屢勝,邊疆戰事嚴峻。消息傳來,舉國爲之震驚。

茅元儀是怎麼死的?是被人陷害的嗎

茅元儀聽到這個消息,憂憤交加,奈何身無功名,不能以身報國。於是便發憤著書,刻苦專研歷代兵法離亂,並將多年蒐集的戰具和器械資料整理,輯成《武備志》,在天啓元年刻印。此書面世,茅元儀這位年輕的學子霎時爲時人所知。

茅元儀知兵事,受到大學士孫承宗的賞識,孫承宗督師遼東的時候,茅元儀也被帶懂啊那兒去。茅元儀一邊在山海關內外考察地形,一邊研究地方情報,協助孫承宗作戰。另一方面,則來到江南籌集戰艦,提高遼東水師的戰鬥力。

有孫承宗指揮,手下又有一批入茅元儀、孫元化、袁崇煥等良才協助,很快就在遼東收復九城四十五堡,獲得大捷。茅元儀也因爲在戰時的出色表現,被舉薦爲翰林院待詔。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但事實卻是禍事總是在不經意間降下。天啓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擅政,孫承宗爲人剛正,自然看不慣閹黨所爲,明熹宗不理政事,於是就上疏勸諫皇帝勤於政務,親賢臣遠小人。就因爲這樣,得罪魏忠賢,最後被魏忠賢排擠離職。孫承宗被罷官之後,茅元儀也隨之被削籍。不久之後,告病南歸。

一直等到崇禎帝繼位,殺閹黨首禍魏忠賢,閹黨勢力大落,茅元儀才趕赴京城,向崇禎帝進呈《武備志》。這個時候的茅元儀,仍然抱着報國殺敵之心的。但是卻遭到權臣王在晉的中傷,不僅未能得到崇禎帝的起用,還被以傲上之罪放逐到定興。

茅元儀是怎麼死的?是被人陷害的嗎 第2張

崇禎二年,後金騎兵直撲北京,孫承宗再次被重用之後,茅元儀才得以隨之起復。北京之危得解之後,茅元儀升任副總兵,督理覺華島水師。後又被權臣樑廷棟所忌而解職,遼東兵譁變,受此拖累被遣戍漳浦。

遼東情形越發嚴重,茅元儀多次上書請求效死勤王,得遭到權臣阻擾,始終不能如願。崇禎十二年,茅元儀悲忿縱酒而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