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陳宮和曹操是如何相識的?又是如何爲敵的呢?

本文已影響5.66K人 

衆所周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曹操的自負形象。但在《三國演義》裏,他這句話可是直接傷害了一旁的謀士陳宮的心,以致於陳宮奔走,和曹操爲敵,最終兵敗被俘,而拒不投降的陳宮最終也被殺。這些是演義裏的故事,那麼在正史上,這兩人之間又有着不太相似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三國演義》廣爲人知,而奸雄曹操是在董卓掌握大權時登上了歷史舞臺。他持七星寶刀刺殺董卓,不料被發現,立刻以獻刀的名義矇混過關,趁機逃出京城。這就是著名的“曹操獻刀”的故事。逃出京城的曹操立刻被後知後覺的董卓通緝。曹操在路過一個縣城時被門衛認出來抓獲,而陳宮正是這個縣城的縣官。陳宮很讚賞曹操,認爲他的所作所爲是爲天下人做的大好事,便和他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在逃亡的路上,兩人甚至連睡覺都睡在一起,“好夢中殺人”的曹操居然敢讓人和他睡在一起,不是想殺他,就是對他絕對信任,而這時的情況顯然是後者。兩人來到了曹操老爹曹嵩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府上過夜。夜晚,曹操聽到磨刀的聲音,誤以爲這一家人背叛了他們,便叫醒半信半疑的陳宮,三下五除二地劈了他們,直到看見待宰的肥豬才明白誤殺了。兩人連夜跑路,恰巧遇到了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一狠心,也把他劈了。面對陳宮的質問,曹操說出了前文所說的傳世名言後,陳宮徹底看清了曹操的爲人,便在第二天離去。

從小說來講,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但歷史上,兩人的相遇是這樣上演的嗎?

先來說說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可信度。在《三國志》中,我們並不能找到對於這個故事的記載,但在《魏書》和《魏晉世語》中,我們卻能明確找到這一故事,只不過,兩者所記的故事卻不一樣:《魏書》中所記載的內容是因爲“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曹操爲了自保,便將他們殺死;而在《魏晉世語》中的故事就和《三國演義》中的大致相同——“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總結來說,《三國志》因爲時代問題,有些事不能記,但後世的史書則敢。《魏書》有美化曹操的嫌疑,《魏晉世語》則有誇大事實的可能,可兩本書都明確寫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事,所以這事雖沒法確定具體經過,但確有其事,畢竟呂伯奢全家被殺,要想記錄具體經過應該是不可能的。

但這並非問題所在,問題在於沒有一本史料記載陳宮此時是與曹操同行的。

歷史上陳宮和曹操是如何相識的?又是如何爲敵的呢?

讓我們重新回到《三國志》中,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就連曹操出逃的原因都與《三國演義》大不相同:當時京城正亂,董卓賜予曹操驍騎校尉的官職,想籠絡曹操爲他所用。但曹操不想爲董卓辦事,便變裝出逃,結果在路上被一個亭長抓住,懷疑他就是曹操。而慧眼識人的功曹認出了曹操,認爲這亂世需要他,便放他逃走了。也就是說,陳宮根本沒有參與到曹操的逃亡中。他們兩人的相遇則是在東郡。據《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記載,初平二年,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於是,身爲東郡人還很有志向的陳宮自然便來到了這位梟雄的麾下。很平淡但也很正常的開局,之後陳宮便在曹操的麾下幹過一段時間活,甚至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初平三年,兗州刺史劉岱死於青州黃巾軍討伐戰,兗州成爲了無主之城,陳宮通過自己的口才說服兗州官吏並拉攏了濟北相鮑信,讓曹操擔任了兗州的刺史,得以徹底剿滅青州的黃巾軍殘黨,自那以後,曹操便把陳宮當成了心腹,而陳宮在當時也是對曹操忠心耿耿。

興平元年,曹操去找徐州的陶謙算賬,留下陳宮等人守衛東郡。但曹操沒想到的是,他一走,留在東郡的陳宮立刻與陳留太守張邈等人合作叛亂,將呂布迎入了兗州,頓時,“郡縣皆應”,兗州大部分地盤淪陷,只剩下鄄城、範城、東阿這三個縣還認曹操爲主子。好一波背刺!這一波差點把曹操的老底都給掏了,得虧是曹軍在數次被擊潰的時候毫不放棄,總算是挺過難關,靠着巧妙的計策與用兵擊退了呂布,否則,歷史就要大變樣了。曹操自負,但這一次卻一度被逼至絕路,想必也是十分氣惱吧。然而,陳宮在呂布那裏過得也不太好:呂布無謀而多猜忌,陳宮的不少計策都不一定會被採用;主子不好也就算了,身處同一職場的高順和陳宮又關係不好,雖不至於勢如水火,但也絕對不好過。更糟糕的是,建安元年,陳宮還捲入了呂布的部下郝萌的叛變中,雖然呂布因爲他是大將,沒有找他的麻煩,但身爲一個有尊嚴有志向的謀士,陳宮內心一定也是如刀刮。

到了這裏,其實我們都已經能夠看出陳宮的結局會是怎樣的下場了。

關於陳宮和曹操撕破臉的原因,也並非沒有,主要有兩大可能。其一是曹操曾經處死過兗州不少名士,其中甚至還包括了前九江太守邊讓。這位邊讓可不是無名之輩,他著有《章華賦》,是漢末清流代表,辯博能文,善占射,能辭對,名噪一時,就連孔融、王朗及蔡邕亦深敬之,擔任過九江太守,於初平二年辭官回家,也就是兗州陳留郡浚儀縣。他恃才氣不肯屈事曹操,還私下裏經常對曹操說輕侮之言,既詆譭他又瞧不起他。敢跟曹操叫板,他從以前就那麼勇敢嗎?果不其然,很快便有小報告傳到了曹操的耳中,於是在初平四年,曹操毫不客氣地劈了邊讓。據《資治通鑑》記載,“讓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懼,陳宮內亦自疑”。這一點倒是不好說,畢竟邊讓雖是有名之士,但他也是自己作死,纔會人頭落地,陳宮對曹操忠心耿耿,又怎麼會找機會說陳宮的壞話呢?

但問題在於,曹操對邊讓可是一點情面都不留地直接殺了,先不說邊讓和陳宮是不是好朋友,光是一個比自己還出名的名士就這麼被殺了,就算不會有義憤填膺之情,也會有兔死狐悲之感吧。在這裏,陳宮雖不至於看穿曹操的爲人,但也算是明白曹操與自己合不來,背叛的種子就此種下;而其二原因,也就是導火索,應該就在於曹操對徐州的征戰了。當時,曹操的父兄被陶謙所殺,曹操爲了泄憤,做了可以說是讓後人可以黑他一輩子的人生污點——屠城。“一地不降,克即屠之”,這是曹操的原話。於是乎,在徐州,只要是曹軍開戰,那就必定會有屠城。無論從哪一方面,這都是政治上極不成熟的策略,不僅導致他被後世貶低,也導致了留守後方的陳宮在接到消息後徹底對他失望,而舉起了反旗。他寧肯跟隨剛愎自用、反覆無常的呂布,也不會跟隨手裏全是徐州百姓鮮血的曹操。

前文也說過,呂布絕對不是一個好主公,但當時的陳宮並沒有太多選擇,只能抽取了這個下下籤,即使這個下下籤直接導致了他的末路。建安三年,曹操準備攻打呂布,陳宮提出了幾條妙計,但陳宮叛變的壞處來了——曹操對待他那麼好,他都會背叛,那他爲什麼不會背叛呂布呢?這是孫盛的《魏氏春秋》中,呂布的老婆對呂布說的話。某種意義上確實挺切要害的,沒一點度量或是膽識的人基本上都會因爲這句話而猶豫,於是陳宮的計策沒得到採用。接着,曹操又對下邳展開了水攻,挖溝渠引沂水、泗水的河水來灌城,就是搞呂布軍心態。就這樣死撐了一個月,到了十二月的時候,呂布軍心徹底崩潰,部將侯成、魏續、宋憲集體叛變,趁呂布鬆懈之際,衆人齊上將其捆住,押給曹操。至此,長達數月的下邳圍攻戰就此結束。陳宮被俘,最終和呂布、高順一樣被斬首,在其首級被送往許都彰功後,被曹操厚葬。

與呂布不同,陳宮的死並非沒有轉機。陳宮本是不弱於郭嘉之輩的謀士,在曹操急需根據地的早期,更是立有大功,曹操愛才,自然懇請陳宮歸順,繼續爲他所用,但陳宮不肯,他只希望一件事:“請出就戮,以明軍法。”曹操又提出他的母親和兒子,半是懇請,半是要挾地再次請求陳宮別想不開。但對於曹操的說辭,陳宮不爲所動,分別以“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謀害他人的親人,我母親的生死只在你曹公”和“以仁治天下的人不會斷他人之後,我妻兒的生死只在你曹公”泰然地回絕了曹操。爲臣不忠,爲子不孝,死自份也。曹操勸不動陳宮,陳宮更是自己走下了白門樓,英勇赴死。而陳宮的老闆呂布則丟臉到家了,與他相比,陳宮的剛烈大義和氣節之高,確實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可惜的是,他的滿腹經綸還沒完全發揮,更是錯過了後期最爲激烈的三國時代,屬實令人唏噓。

歷史上陳宮和曹操是如何相識的?又是如何爲敵的呢? 第2張

至於曹操爲什麼要殺陳宮,想必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瞭吧。陳宮對曹操雖有大功,但在後來差點讓曹操淪爲階下囚,兩方早就扯平了,現在又是敵人,對方又從容赴死,身爲一個將軍,怎麼可能不殺?難道還要把他送給別的勢力,爲他人所用嗎?更何況,對於一個從容赴死的好男兒,將他或是關起來,或是流放,或是凌遲,或是讓其落個殘疾,都是對他最大侮辱。曹操愛才,在陳宮死後,甚至供養他的家庭,自然不會對他做出如此冒犯的事。至於陳宮爲何決定從容赴死,就跟他一開始背叛曹操,跑去了更糟糕的呂布那邊的理由一樣——道不同,不相爲謀。像陳宮這種剛烈耿直的謀士自然不會去給自己看不慣合不來的主公打工的,更何況,他當初背叛了曹操,相信跟隨呂布是能夠成就大業的,然而再被現實打臉後,他又還有什麼臉面跑回去到曹操的手下繼續工作呢?

陳宮的死,是他個人的氣節與尊嚴所致,就算是奸雄曹操也無法在他選擇從容赴死時扭轉這一切。

陳宮是一位耿直剛烈的謀士,屬於以謀略定天下的人才。他很討厭不分青紅皁白的屠殺,而曹操偏偏就是一個沒少殺過人的主,這並符合陳宮的期望和志向,於是陳宮便果斷爲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曹操,只能說是道不同,不相爲謀。就算最後兵敗被俘,他也依舊選擇遵從內心的原則與志向,坦然赴死,可以這麼說,陳宮的死是他自己的選擇,而曹操只是尊重他的選擇罷了。良禽擇木而棲,陳宮雖然選的是一個好主公,卻不是適合他的主公,所以才落得這個下場,而在亂世,又有多少謀士可以像孔明遇玄德般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主公呢?而找到後,又如何能夠保證自己能夠全身而退,而不是像荀彧那樣幽憂至死呢?滄海桑田,往事如雲煙,我們也只能從史料中窺見那些不得志的謀士的內心是何等得令人嘆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