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名垂青史的乞丐,除了朱元璋還有誰呢?

本文已影響5.89K人 

聽到乞丐這個詞,在大家的腦海裏一定會浮現出衣衫破爛,髒兮兮的伸着手沿街乞討的人們。雖然乞丐是最底層的職業,但是歷史上不乏乞丐出身但是卻能夠有所成就的人,最出名的當屬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起兵抗元之前,因爲家庭貧困不得不落髮爲僧。

最後連寺廟都沒飯吃了,只好掛着僧人的名頭四處化緣,化緣是要飯的佛家稱呼,說白了化緣的僧人其實就是在乞討,與乞丐無異,當然也不乏那種道德高尚的僧人爲了入世修行才這樣去做。

歷史上名垂青史的乞丐,除了朱元璋還有誰呢?

除了最出名的從乞丐到皇帝轉變的朱元璋之外,還有一位乞丐,他一生都沒有改變過乞丐的身份,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卻是隻有聖人會做。這個人就是清朝的乞丐武訓,看這位乞丐的經歷一定要懷着崇敬的心情去看。

武訓原名武七,是山東冠縣人,武訓的名字是清朝政府爲了表彰武訓興辦教育的功勞特地取自“垂訓於世”,替他改名武訓,算得上是皇帝賜名,是當時極大的榮耀。但是獲取這些榮耀的武訓的身份始終都只是一個乞丐。

武訓之所以能夠憑藉一個乞丐的身份獲如此大的榮耀是因爲他雖是乞丐,但是卻熱愛興辦教育。一般來講興辦教育的人一般都要有錢,因爲在古代讀書是要脫崗的,在那個時代爲了養活讀書人一箇中產之家以上纔有可能。

武訓興辦教育的原因是在小時候給地主打工,因爲自己不識字,被僱主欺凌,於是21歲的武訓就立下了自己今後一輩子奮鬥的目標,一定要讓窮人識字,一定不要讓在跟自己一樣的貧苦大衆因爲沒錢上學被欺負。

從武訓21歲開始到武訓30歲,由於他把乞討而來的財務都省吃儉用的積攢下來,到了三十歲的時候武訓已經積攢出一大片家業。之後他一邊買田收租,一邊把手中的錢以三分的利息放給他人賺取錢財。

到了武訓四十九歲的時候,他已經積攢出230畝地和3800餘吊錢財,這筆錢財在當時可以讓武訓過上很好的生活,當時一個地主衣食無憂,但是武訓沒有選擇自己享受,在光緒十四年的時候,他拿出4000吊錢在他的老家興建了第一所義學。

並且取名“崇賢義塾”,並且學費全免,一切經費都從武訓積攢下來的田地中支出。爲了爲學校聘請有學問的老師,武訓到親自到有學問的舉人、秀才家跪請他們任教,並且到貧寒人家跪求他們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

每次開學的第一天,武訓都是先拜先生,再拜學生,拜先生認真教導,拜學生認真學習。並且每次自己花錢宴請學校的先生,武訓都是請當地有名望的士紳相陪,而自己卻只是站在門外伺候,等宴席罷去之後,才吃一點殘羹剩飯。

之後武訓又在光緒十六年、光緒二十二年先後又創辦兩所義學,並且他的錢財都全部用於辦學所用,就包括他的親友爲他借錢,他都是拒絕。武訓在五十九歲那年,在自己所創辦的學校裏面,在學生朗朗的讀書聲中含笑逝世。

在武訓去世之時,堂邑、館陶、臨清三縣的所有官員士紳全部出席送葬,各縣鄉民自發參加葬禮的有上萬人,沿途圍觀者人山人海,師生哭聲震天,路人無不落淚。在武訓死後,朝廷爲武訓建造祠堂供奉,這都是武訓應得的。

武訓一個從來沒有讀過書的貧苦大衆,從二十歲開始一直到五十九歲去世的四十年中,先後用自己乞討而來的錢財,先後辦了三所學校。這樣的舉動只有聖人才能做到,並且聖人還是讀書人,武訓還不是讀書人,只是一個乞丐,他的所作所爲比聖人更加高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