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鎧甲到底有多厲害?好的鎖子甲可以擋子彈

本文已影響2.03W人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受到影視劇和評書的影響,我們現代人總是會對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形成錯誤的印象。比如身披重甲的士兵十分不堪一擊,他們的甲冑似乎就像擺設一般,隨隨便便被砍一刀就死了。其實我們都上了藝術作品的當,鎧甲這種裝備非但不是毫無作用,相反,在殘酷的冷兵器時代,士兵們想要活命不止靠運氣,一副堅固的鎧甲是他們最爲倚仗的物品。

古代的鎧甲到底有多厲害?好的鎖子甲可以擋子彈

一.鎧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發展

中國的鎧甲,其發展的歷程和世界各國相差不大,都是從皮製逐漸演變成鋼鐵製。早期的皮製鎧甲被稱爲"甲",甲往往是將整張的皮革進行精加工後披覆在士兵身上進行防護。顯然,這種皮製的甲的防禦力偏弱。並且這樣子的甲又十分不利於士兵在戰場上的活動,所以聰明的先人們又將皮革切成小塊,分好幾層扎捆在士兵身上,名爲"合甲",合甲不但使士兵的靈活性大大提高,防禦力也要比最初的皮甲強。

戰國時期也有鐵製鎧甲的部隊,但是由於技術有限,鐵鎧部隊是十分稀有的。後來到了秦漢時期,由於金屬生產和加工的技術不斷進步,鐵鎧開始以較大規模應用於軍隊中。西漢時期,軍隊開始以效仿皮製扎甲製成的鐵扎甲爲主要防禦裝備。這種鐵製扎甲結構重疊,甲片可以將對方兵器的動能傳遞到周圍的甲片上,最終被分散吸收。其唯一的弱點就是連接甲片的皮繩。正是憑藉着精良的甲冑,漢朝軍隊得以在與匈奴的戰鬥中取得優勢,並最終獲得勝利。

兩宋時期,鍛造和冶煉技術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並逐漸開始向周邊的地區擴散,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也開始成批給軍隊裝備鐵製鎧甲。其中最爲著名的有金國的重裝騎兵部隊"鐵浮屠"和西夏裝備了"瘊子甲"的軍隊,傳說瘊子甲的防禦力極大,到了"五十步強弩不得入內"的程度。與西夏作戰之後,北宋便有將領向皇帝上書,說西夏的冷鍛甲刀槍不入,要求朝廷改良軍隊的裝備。

以上的鎧甲都屬於扎甲,當時中國古代的軍隊還裝備有另一種鎧甲"鎖子甲",鎖子甲因其"五環相護,一環受簇,諸環拱護"的特點,對箭矢有着十分強的防禦力。而鎖子甲不但防禦力卓越,更有着輕便的特點,故而大將們多將其作爲貼身護甲。《晉書·呂光載記》便有一段關於鎖子甲的記載,說是呂光在討伐西域的時候就遇到了穿戴這種鎖子甲的少數民族騎兵,箭矢無法對他們造成傷害。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也曾在戰鬥中被敵人射中頸部,若不是他有鎖子甲做成的護頸保護,恐怕這個被後世傳頌的一代梟雄就要作爲亂世的墊腳石,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古代的鎧甲到底有多厲害?好的鎖子甲可以擋子彈 第2張

二.鎧甲與武器在漫長冷兵器歷史上的對話

在冷兵器時代,矛和槍一直都是軍隊的主戰武器。這是因爲槍、矛、槊、戟等尺寸既長,又主要進行穿刺攻擊的兵器能夠起到破甲的作用。現在影視劇裏那種一刀砍破敵人鎧甲的情節其實並不符合古代戰爭的實際。事實上,從漢代到唐代以來,中國軍隊使用的刀一直都以利於穿刺的直身刀爲主,而不是用於劈砍的彎刀,劈砍這種攻擊方式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對鎧甲造成損傷的,而實際戰爭多講究效率,要最快速的擊殺對手,並不會給你那麼長的時間來攻擊敵人。

爲了提高穿刺性能,漢唐時期的刀長度更是能達到一米多長。前文提到,宋遼時期,少數民族的軍隊開始重甲化。這個時期軍隊使用的單手刀的厚重程度是曠古絕今的,並且在當時的宋朝軍隊裏還有成建制的以斧頭爲主武器的部隊,該部隊專門被用來對付金兵的鐵浮屠和柺子馬,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到了宋元時期,軍隊開始普遍配備火器,爲了防禦火器,棉甲和紙甲等輕甲又誕生了。由於鎧甲更偏重於防禦火器開始變得輕薄,刀的劈砍效果提高,這時候刀的尺寸纔開始下降,其功能也開始往劈砍的方向轉化。

科學家曾經做過測試,兩件好點的鎖子甲加一件制藝靠近十七、十八世紀的中甲,是可以擋住動能巨大的手槍子彈的,足以看出古代鎧甲的防禦力之強。

"存在即合理",若是鎧甲真的如我們印象中那樣作用不大,古代的軍隊斷然不會虛耗財力去打造防禦力低下又拖士兵後腿的鎧甲。鎧甲這種防禦裝備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一直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而古代軍隊用來作戰的武器也一直在隨着鎧甲的發展演變不斷變化。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家,強調的即是甲冑,而不是有多少兵器,說明古代一個軍事勢力實力的直觀體現是有多少甲冑,也從側面說明了鎧甲在古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