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統一計劃是什麼?爲何一直沒有對大理下手?

本文已影響2.9W人 

趙匡胤的統一計劃是什麼?爲何一直沒有對大理下手?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宋太祖趙匡胤,他在創立宋朝的時候,其實還並沒有完全統一,後來我們看到的統一的宋朝,很大一部分是趙光義完成的,這也是爲什麼南唐後主李煜被俘虜,而他的皇后小周後淪落到趙光義手裏的原因。而在趙匡胤的計劃裏面,他是計劃先統一南方再統一北方的,然後後來卻一直沒有統一大理,大理又在南方,也就是說趙匡胤的計劃沒有完成。

趙匡胤的統一計劃是什麼?爲何一直沒有對大理下手?

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就是其中的一個,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讓地圖板塊又出現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趙匡胤在登基稱帝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計劃”,其中有一項便是“先南後北”,然而,直到最後也沒有統一南方的大理國,這是爲什麼呢?

趙匡胤也是一個後起之秀,再加上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裏面,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藉着後周的“勢”,他從中脫穎而出,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被擁立爲帝,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

北宋建立後,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並沒有結束:在北面有強大的遼和遼扶植下的北漢;南面和西面分佈着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荊南)等較大的割據政權;另外,周行逢在湖南、留從效在泉州、漳州還建立着一些割據政權。

面對這樣複雜的局面,壯志凌雲的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然而一心想要拿下的大理國卻安然無恙,顯然與“先南後北”的計劃相背。

每個建立朝代的皇帝,第一件事便是儘可能是做到天下統一,對於趙匡胤來說任務尤其的艱鉅,之所以沒有實現“先南後北”的計劃,其中有幾個原因。

趙匡胤的統一計劃是什麼?爲何一直沒有對大理下手? 第2張

第一,兵力有限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朝廷一直處於四處征戰的狀態:963年,趙匡胤派慕容延釗、李處耘出兵兩湖,滅荊南、湖南;次年,派王全斌、崔彥進、劉光義(劉廷讓)、曹彬分兵兩路向四川進攻滅後蜀;970年,趙匡胤派潘美率軍進攻南漢,次年滅南漢、南唐。

直到趙匡胤去世征戰也沒有消停,攻城略地也好,開疆拓土也好,都是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撐,對於剛剛建立起來的宋朝來說,很多看似完美的計劃,在實施起來卻與理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政局面前,退而求其次未嘗也是另一咱治國之道。

第二,大理示好

北宋時期的大理疆域覆蓋今天的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老撾、越南北部部分地區。雖說離中原有些山高皇帝遠而鞭長莫及,但北宋打下川蜀之地時,與大理也就“一牆之隔”了。

北宋忙着統一中原的時候,大理的內部也沒有消停,當他們遙遙看到北宋的軍旗時,便及時派人“示好”,表明自己的態度。

俗話說得好,伸手不打笑臉人,大理的主動示好讓北宋無法再狠心對大理下手,而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北宋的國內也並不太平,還有北方的遼、西夏等國虎視眈眈,如果不與大理動干戈,北宋也是何樂而不爲的。

趙匡胤的統一計劃是什麼?爲何一直沒有對大理下手? 第3張

第三,北方嚴峻

北宋的北方最主要、也是最強勢的對手就是遼國和西夏。趙匡胤當年兩次出兵進攻北漢,都因遼出兵援助,無功而返。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第三次進攻北漢。

兩個月後,趙匡胤突然死去,遼又出兵支援北漢,新登基的趙光義只得下令撤兵。

可以看出遼軍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對於北宋來說無疑是一塊極難啃的骨頭,看到大理主動示好,北宋的軍隊自然會轉移大量的軍力投入到北方的戰場上,與遼軍、西夏形成對峙的局面。

而事實證明,“先南後北”的計劃改變也是非常正確的,沒有統一南方的大理國,並且自始至終大理都與宋朝保持着友好的關係,而宋朝的“靜康之恥”正是發生在北方的金國。一個能把遼國滅掉的金國,對付北宋這樣的斯文之地,自然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