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昏招 導致不足20萬的清軍在關內站穩腳跟

本文已影響1.76W人 

公元1644年,對於中國來說是非常荒誕的一年,就在這一年中國先後出現了5個皇帝。首先是明朝的崇禎皇帝和弘光皇帝,其次是滿清的順治皇帝,再然後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在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後,明朝完全有能力大翻盤,最不濟也是一個南北朝。但是由於明朝內部派系林立,最終導致了南明政權一個跟着一個瓦解。在1644年至1645年,由於南明一系列的昏招,最終致使不足20萬軍隊的滿清在北方站穩了腳跟。

一、崇禎皇帝殉國,明朝在南方再次建立

1644年正月,李自成統帥着20多萬農民軍,浩浩蕩蕩的向北京進發。並於3月成功進入了明帝國的首都北京,崇禎皇帝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選擇了自縊殉國。崇禎的死並不意味着明朝的滅亡,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區都還在明朝勢力的控制之下,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明朝除了有一個北都之外,還有一個南都。明朝的領導班子在南京也有一套,雖然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虛職,但卻爲明帝國保留了一套完備的底子。由於北方已經完全糜爛,崇禎皇帝的死訊過了一個多月才傳到南京。得到消息之後的南京羣臣們,在痛苦之餘,立刻開始考慮擁立新皇帝的問題。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都沒能逃出北京城,所以新皇帝只能從藩王之中挑選。

南明的昏招 導致不足20萬的清軍在關內站穩腳跟


其實就在南京的羣臣忙活的時候,多爾袞已經在吳三桂的協助下進入了北京城。李自成的20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終只能逃往陝西。不過這些消息,南京方面不知道,他們正在爲新皇帝的人選爭得頭破血流。朝臣們認爲應該立福王朱由崧繼位,而那幫子東林黨卻堅持認爲福王不賢,應該立潞王朱常淓繼位。不得不說,在明末這些廢物憤青壞了很多大事,在清末也是一個德行。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朱由崧成功勝出。朱由崧登基之後,改元弘光,這是南明時期的第一個政權。這個政權先天不足,即得不到讀書人的支持,也無法得到軍隊的支持。更要命的是朱由崧本人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那種家天下的時代,皇帝的水平對一個王朝的影響很大。

南明的昏招 導致不足20萬的清軍在關內站穩腳跟 第2張

二、對滿清採取了拉攏的態度,坐視黃河以北的喪失

就在朱由崧登基之後,清軍入關的消息也傳到了北京。南明與李自成的樑子是徹底解不開了,他逼死了崇禎爺,南明豈能與他和解。既然李自成是在自己的敵人,那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南明竟然想出了連虜平寇的策略,不得不說,這個辦法比當年南宋連蒙滅金的策略還傻。起初,吳三桂被南明視爲大英雄,北上的南明使臣還帶着冊封吳三桂爲公爵的詔書。至於滿清,現在沒你們什麼事,南明打算讓他們拿錢走人。問題是這是南明的一廂情願,多爾袞好不容易纔進入北京,怎麼可能會輕易退回東北。吳三桂已經是滿清的王爺,他會稀罕南明的一個公爵?處於想當然的情願,南明起初就選錯了盟友。

南明的昏招 導致不足20萬的清軍在關內站穩腳跟 第3張


更扯的事情發生了,李自成從北京兵敗之後,他一路敗退回陝西。他真正能控制的地區也就陝西和山西地區,而河北、河南、山東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剛剛入關的滿清僅僅控制着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更何況滿清把自己的主要對手視爲李自成。在佔領北京之後,滿清軍隊的主攻方向就是山西和陝西。這時的南明完全有機會一口氣收復河南和山東,動作再大一點的話,進入河北也是有希望的。但是南明竟然選擇與滿清談判,而且談判的標準是兩國以黃河爲界。這就意味着北京這座明帝國的首都就這麼不要了,滿清方面從這裏看出來南明政權的底氣不足。在談判中漫天要價,最終這場談判破裂。

南明的昏招 導致不足20萬的清軍在關內站穩腳跟 第4張


三、有用的小人和無用的君子在南明朝堂一再出現

清軍進攻李自成期間,南明政權選擇了做壁上觀。南京城內又開始了歌舞昇平的場景,這一情況讓很多人寒心。一位士子在離開南京時,留下了“千古凌雲高閣在,龍旗何時指燕京”的淒涼與悲憤。清軍南下的過程中,史可法負責指揮抵抗清軍。不得不說史可法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標準的君子。但是閣部大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和人事安排能力實在不敢恭維,由於他的道德標杆,最終致使大將高傑之子投降滿清。其他軍閥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先後向滿清投降。整個江淮四鎮,除了黃得功無人抵抗。南下的清軍不過7萬多人,而投降的明軍超過了25萬。最終南京城破,弘光皇帝朱由崧在逃亡的途中被俘。隨後清軍繼續南下,那位被東林黨廢物們吹的神乎其神的潞王朱常淓,在杭州主動投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