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蘇聯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最後結果如何

本文已影響2.78W人 

對於赫魯曉夫來說,1956年真是個多事之秋。波蘇會談剛結束,匈牙利國內的政治局勢又日益緊張起來。

匈牙利是在蘇聯紅軍的援助下獲得解放的。以拉科西·馬加什爲首的匈牙利黨和國家領導人不顧本國國情,按照蘇聯的模式處理國內事務,並把蘇聯對匈牙利的意見當做至高無上的指示。在經濟上,他讓人民“爲了將來”而“勒緊褲帶”,過度發展重工業,導致人民生活急需的日用與輕工業品奇缺。政治上,拉科西借清洗“鐵托分子”運動,迫害黨內與他不屬於一派的領導人。在這股潮流中,匈牙利國內反法西斯抵抗運動領袖拉伊克·拉斯洛和卡達爾·亞諾什等以叛國罪被處以絞刑。此後,大批黨員、幹部遭到清洗、逮捕和監禁。在黨外,大批的作家、記者和民主黨派領導人或被處死或被判重刑。至1953年春,匈全國被關押的人數達到15萬。

拉科西還不顧本國民情,把蘇軍解放全國的日子定爲匈牙利國慶日;把國旗改得類似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旗;軍服變成蘇式的;甚至學校中的記分制也要與蘇聯一致。這些做法嚴重傷害了匈牙利人民的民族感情。

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事件後,蘇聯感到匈牙利國內也存在着反拉科西和反蘇的情緒,爲減緩匈國內的反政府與反蘇情緒,防患於未然,赫魯曉夫於6月下旬將拉科西等匈黨和政府領導人叫到莫斯科,對拉科西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責他把匈經濟搞得一團糟,在黨內搞個人崇拜,專斷盛行。要求拉科西放棄總理職務,由納吉·伊姆雷接替,拉科西繼續擔任黨的第一書記。

納吉曾於1949年因批評集體化搞得過快過頭而遭到迫害。匈黨領導人回國後,召開了中央全會,恢復了納吉的名譽,選舉納吉爲總理,格羅爲副總理兼內務部長。

納吉擔任總理後,提出旨在放慢重工業發展,加快農業和輕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散了部分農業合作社,使小私有企業合法化。這些政策實施後,匈國內市場商品供應逐漸改善,職工和農民收入顯著增加,政治生活重新活躍。

但拉科西卻偷偷跑到莫斯科向赫魯曉夫告惡狀,說納吉的一系列政策已使匈牙利的社會主義面臨危機。蘇共領導再次把匈黨領導人召到莫斯科,指責了納古關於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的方針。

冷戰期間蘇聯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最後結果如何

1955年3月2日至4日,匈黨在拉科西的主持下召開了中央全會,會上批判了納吉的修正主義路線。4月,又召開了另一次中央全會,納吉被開除出政治局,撤銷了其總理職務,同年11月,納吉又被清除出黨。與此同時,拉科西加強了對輿論的控制,查封了作家協會機關報。這些做法使廣大羣衆,特別是知識分子對拉科西一夥的不滿與日俱增。

1955年5月,蘇南關係解凍後,匈國內的獨立自主傾向也日益擡頭,1956年2月,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做了“祕密報告”後,匈國內要求消除個人崇拜、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實行經濟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3月,首都布達佩斯的新聞記者、作家、知識分子、大學生和黨員幹部成立了“裴多菲俱樂部”,選出由20人組成的執行局,其中13人是黨員。3月底,“裴多菲俱樂部”召開了有5000多人蔘加的大會,會上很多人發言指名批判拉科西和格羅,表示擁護上任兩年即被拉科西趕下臺的納吉的政策。6月27日,爲紀念1953年納吉任總理時實施的“六月新政策”3週年,俱樂部舉行了辯論會,聽衆達6000多人。會上有人介紹了1955年拉科西將納吉趕下臺的內幕經過,激起廣大聽衆的強烈反響。全體起立,一致要求恢復納吉的黨籍和工作。拉科西對“裴多菲俱樂部”的活動十分惶恐,決定予以嚴懲,並準備逮捕一批人。拉科西的高壓政策使得匈國內矛盾更爲激烈和尖銳。

赫魯曉夫爲緩解匈國內的局勢,立即派米高揚赴匈牙利。蘇共要求拉科西辭職,由格羅任第一書記,蘇黨還建議匈領導人與納吉談判,以便讓他重新回到黨內來。

在羣衆的壓力下,匈黨正式爲拉伊克等人平反,釋放了300名“鐵托分子”。10月6日,爲拉伊克等4名原黨的領導人舉行國葬。10月14日,正式宣佈恢復納吉的黨籍。然而,這些都已無濟於事,矛盾的激化已無法挽回。

10月17日,匈牙利作家協會黨組通過決議,要求召開黨的特別代表大會,改選黨的領導。10月20日,波蘭黨政治局改選,哥穆爾卡當選爲第一書記的消息傳到匈牙利,匈高等院校的學生決定於10月23日舉行聲援波蘭的遊行。“裴多菲俱樂部”向匈黨中央提出“10點要求”,主要內容是:要求在匈牙利進行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對拉科西時期的錯誤進行清算;維護匈牙利的民族尊嚴和反對蘇聯大國主義。

10月23日,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羣衆的自發遊行演變爲武裝騷亂。23日上午,電臺廣播了學生要求恢復納吉黨政領導職務的呼籲。同時,首都各大專院校將十六點要求印成傳單,廣爲張貼、散發,並派代表團求見黨中央。格羅對學生嚴加訓斥,下令禁止示威遊行。中午12點多,電臺播送內務部長關於禁止任何公衆集會和示威遊行的通告。學生們情緒更爲激動,決定按計劃舉行遊行,隊伍迅速擴大。不久電臺又廣播了內務部長取消上述禁令的通告。政府出爾反爾的行動增長了羣衆對它的不滿和蔑視。下午3點,遊行羣衆在裴多菲廣場舉行集會,向裴多菲塑像獻了花圈,宣讀了十六點要求。遊行隊伍又到曾參加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波蘭貝姆將軍的塑像前集會,接着分兩路前往議會廣場和廣播電臺。這時下班的工人和800多名裴多菲軍事學院學生先後參加遊行。到達議會廣場時人羣已達10萬之衆。人們高呼“要納吉出來執政”,“令格羅下臺”,“淹死拉科西”,“俄國佬滾回去”等口號。人們把納吉迎到國會大廈。納吉在向羣衆的演講中熱情讚揚青年爲民主的社會主義道路掃除障礙的獻身精神,號召人們通過黨內談判和討論來解決衝突,要堅決捍衛憲法、秩序和紀律。納吉措詞慎重的講話未獲羣衆積極響應,他便離開了會場。另一支遊行隊伍抵達電臺大廈廣場後,派出代表和電臺領導人進行交涉,要求廣播“十六點要求”,遭到拒絕。這時政府派出保安部隊趕到電臺來維持秩序。晚上8時,電臺廣播了格羅的講話,表示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同時又強調蘇聯對匈牙利援助的重要意義,譴責有人在青年中散播“民族主義”、“沙文主義”,利用自由製造“民族主義性質的示威”,聲稱要堅決鎮壓暴徒,粉碎敵人的陰謀。這一廣播使羣衆怒不可遏,廣場出現混亂,一部分人向電臺發起衝擊,和守衛電臺的保安部隊發生衝突,並佔領了電臺。和平示威開始變爲流血衝突。隨後,國際電信局、黨中央機關報編輯部、印刷廠和一些武器彈藥庫被武裝佔領。

冷戰期間蘇聯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最後結果如何 第2張

24日凌晨,蘇軍的坦克開進布達佩斯,在一些地方向武裝示威者開了火,奪回了“失地”。上午,匈黨中央經過激烈爭論,決定由納吉出任部長會議主席,納吉的支持者進入政治局。下午,蘇共派遣米高揚和蘇斯洛夫抵匈,用卡達爾代替格羅擔任第一書記。但是,街頭的流血衝突日趨擴大,布達佩斯警察和部分駐軍“倒戈”,他們把武器散發給羣衆,抵抗蘇軍的干預,流血事件不斷擴大。國內外反革命勢力混在人羣中,趁機襲擊國民議會、電臺、電話總局、報社、軍械處等要害部門,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的革命羣衆,布達佩斯一片慘景。

當天中午12時許,納吉廣播了《告匈牙利人民書》,表示接受大學生的要求,在社會、政治各方面全面實行民主化。同時呼籲羣衆立即停止戰鬥,恢復秩序,宣佈凡下午2時前放下武器者概不追究。但這時,納吉的呼籲對動亂的局勢已不起作用,武裝暴動繼續擴展。

24日下午2時,蘇聯領導人米高揚、蘇斯洛夫再次趕赴布達佩斯。25日上午米高揚等參加了匈黨中央會議。米高揚指責格羅拒絕改革,不聽從蘇聯關於和納吉和解的勸告,措施失當觸怒羣衆,謊報情況使蘇軍捲入流血衝突。在蘇方的壓力下,格羅被迫辭去第一書記的職務。會議決定由卡達爾擔任第一書記。25日,卡達爾發表廣播演說,指出青年的正當和平遊行被反革命分子引上武裝進攻人民政權的道路,號召運用一切手段打敗反革命武裝進攻。這時,米高揚又和納吉進行會談,要求採取武力措施迅速鎮壓暴亂。但納吉仍主張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拒絕了蘇聯的要求。

事態進一步惡化,全國陷入無政府狀態之中。各地自發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工人委員會等各種羣衆組織。10月26日,政府再次頒佈戒嚴令,同日黨中央討論了政府改組問題。27日,蘇軍控制了布達佩斯局勢,形勢有所好轉。但納吉對局勢缺乏清醒的估計,沒有采取有力措施徹底打擊反革命勢力,相反作出了向反動勢力讓步的決策。28日,納吉政府聲明取消國家保安局,成立有暴動者參加的公安軍,並要求赫魯曉夫將蘇軍撤出布達佩斯。29日,米高揚等再次抵匈,帶來了《蘇聯政府關於發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表示在平等的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國家間的關係,指出匈牙利事件中人民要求糾正錯誤是正確的,但反革命分子混入運動,企圖復辟資本主義。30日,蘇聯政府正式公佈上述宣言,並宣佈蘇軍撤離布達佩斯。同日下午,納吉宣佈廢除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其中勞動人民黨3人,小農黨2人,民族獨立黨1人,社會民主黨1人)。新成立的納吉聯合政府軟弱無力,難於控制國內局勢,蘇軍一撤,反革命勢力更加猖獗,“劍與十字”、“白色衛隊”、“血盟”等250多個不法組織大肆進行破壞活動。帝國主義通過“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電臺進行煽動,並加緊向匈牙利派遣特務,輸送武器。大批流亡分子由奧地利涌入。與此同時,政府釋放了1.3萬刑事犯和政治犯,這些人出獄後大多拿起武器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10月30日被釋放的反動紅衣主教明曾蒂成了反動勢力的領袖,他宣佈不承認納吉政府,要在私有財產基礎上建立新制度。30日這天,武裝叛亂髮展到高峯。暴動者攻佔了布達佩斯市委機關,殺害了市委書記和27名守衛大樓的保安人員。全國各地到處屠殺共產黨員、搗毀黨政機關,把死者吊在樹上示衆,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反革命勢力已在運動中起支配作用,致使十月事件向反革命性質轉化。

冷戰期間蘇聯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最後結果如何 第3張

11月1日,蘇聯決定第二次出兵匈牙利。此時,納吉政府在匈黨中央委員會的建議下采取對抗行動,宣佈退出華沙條約,實行中立,並向聯合國祕書長哈馬舍爾德呼籲承認匈牙利爲中立國,要求蘇聯撤退軍隊。在這危急關頭,卡達爾決定解散已經瓦解的勞動人民黨,成立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卡達爾當選爲第一書記。在蘇聯的支持下,11月1日晚上卡達爾等人與納吉政府決裂,離開首都,祕密前往喀爾巴汗——烏克蘭的首府烏茲戈羅德,蘇軍又用飛機將卡達爾接到莫斯科會談,赫魯曉夫要求卡達爾組織新政府。11月2日納吉政府派代表團前往蘇聯總指揮部商談關於蘇軍撤離問題,遭蘇方逮捕。11月3日,在索爾諾克成立了以卡達爾爲首的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4日清晨,蘇軍向布達佩斯進發,納吉聞訊後,便向全國廣播,宣告蘇軍正在向布達佩斯進攻,目的是推翻合法的民主政府,我們的隊伍在阻擊,政府堅守在崗位上。但是,這時的納吉政府已陷入困境,它既抑制不了反革命勢力的破壞,也阻止不了蘇軍坦克的推進。同日上午,卡達爾發表《告匈牙利人民書》,宣佈匈牙利工農革命政府成立,並指出“10月23日,在我國掀起了一個羣衆運動,其崇高目標是糾正拉科西和他的同謀犯所犯下的反黨反人民的錯誤,保衛民族獨立和主權。納吉政府的軟弱及鑽入運動中的反革命分子的日益得勢,使我們的社會主義成果,我們的人民國家,我們的工農政權和我們整個祖國的生存面臨危險。這種情況促使我們匈牙利愛國人士建立匈牙利工農政府”。告人民書還公佈了十五條綱領:保衛社會主義制度,發揚民主,修改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停止農產品義務交售,允許私人小工商業存在,改革經濟管理方法,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等。此外還宣佈爲了工人階級和祖國的利益,請求蘇軍幫助粉碎反革命勢力,待秩序恢復後即同蘇聯商議撤軍問題。在蘇軍進攻和工農革命政府宣告成立的形勢下,納吉政府要求聯合國出動軍隊進行干涉。蘇軍摧毀一切抵抗,迅速地控制了整個局勢。納吉見大勢已去,便於當天和其他政府要員進入南斯拉夫駐匈大使館避難。但在離開南斯拉夫大使館時被捕,後來被判死刑。

卡達爾在蘇聯坦克下恢復了權力,不過卡達爾卻努力實現了匈牙利真正的獨立。他接受蘇聯要求,即不允許匈牙利成立多黨制政府;匈牙利也不能中立,必須站在蘇聯一邊。但他也向蘇聯提出兩點要求,即允許匈牙利像波蘭一樣,有一些自治權利;同時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建設社會主義。這兩點要求,正是赫魯曉夫推行的東歐政策,因此蘇聯完全同意。

卡達爾在總結匈牙利事件時說:“這是一場全國性悲劇,它不但是黨的悲劇,工人階級的悲劇,也是我國全體人民和每一個人的悲劇。我們當時迷失了方向,從而造成了悲劇。”

匈牙利悲劇的複雜就在於,它既有人民羣衆自發起來維護民族獨立、國家主權、民主權利與切身利益的鬥爭,也有帝國主義與國內反動勢力的猖狂進攻。13天的動亂,使匈牙利國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20億福林,相當於匈牙利一年國民收入的1/4;死亡約4000多人,受傷者達2萬多人,外逃人數達20餘萬。

匈牙利事件對蘇聯東歐關係和東歐各國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鐵托事先對蘇聯出兵匈牙利持有保留的贊成態度,但在蘇聯逮捕納吉後,鐵托發表了著名的普拉演說。鐵托在演說中分析了波蘭和匈牙利事件的根源,對蘇聯的出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別指出,蘇聯人在“二十大”譴責了斯大林的行爲和他的政策,“但是他們錯誤地把整個事情當做個人崇拜,而不是當做制度問題。而實際上,個人崇拜是一種制度的產物”。鐵托還認爲,斯大林問題的根源“在於官僚主義的組織機構,在於領導方法和所謂的一長制,在於忽視勞動羣衆的作用和願望……”由於鐵托的演說,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圍繞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問題展開了爭論。蘇聯和南斯拉夫的關係又趨惡化。波匈事件之後,東歐各國內部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各國先後走上了改革之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