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之一:馮太后與北魏改革

本文已影響2.1W人 

崔浩事件發生後二年,正平二年(452)拓跋燾死。他是北魏一位傑出的君主;南征北戰,親冒矢石,統一了北方,可稱赫赫武功,但國內消耗也很大。拓跋燾死後,文成帝(440-465)即位。這時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已經結束,開始與民休息、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賦役。拓跋燾時曾發動一次廢佛運動;這時佛教又恢復了。文成帝在位14年,和平六年(465)病死。文成帝的皇后馮氏(442-490),因死後溢爲文明太皇太后,又稱文明太后,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女政治家。從文成帝死後,她實際掌握政權達20年,對北魏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馮太后是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祖父馮弘和伯祖馮跋是北燕國王,父親馮朗降魏後,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後因犯罪被誅。馮太后生於長安。姑母是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昭儀(妃嬪稱號),因而她在宮中受到姑母的傳統文化教育。14歲時被文成帝選爲貴人,4年後被立爲皇后。

孝文帝改革之一:馮太后與北魏改革

文成帝死後,子獻文帝拓跋弘(454-476)即位,年僅12歲。這時垂相太原王乙渾專權,陰謀篡位。24歲的馮太后面對乙渾的專橫,並不畏懼。她拉攏一部分鮮卑貴族元巫等人,密定計謀,終以謀反罪名把乙渾殺死。在這場政治鬥爭中,馮太后表現出她的機智果斷和政治才能。乙渾死後,馮太后臨朝稱制。她有決斷能力,生殺賞罰,很快就能作出決定;又提拔一些出身低微的人;賞賜臣下也很大方,動輒百萬,因而得臣下擁護。但馮太后私生活放蕩,有不少男寵,如李弈、王睿、李衝等。天安二年(467),獻文帝生子拓跋宏(467-499),即後來的孝文帝。二年後立爲太子。北魏制度,子被立爲太子,生母即賜死。所以,這一年孝文帝生母李夫人即依舊制賜死。拓跋宏改由馮太后撫養。這時,她不再臨朝稱制,讓獻文帝當政。獻文帝也是一個很能幹的人。雖然年輕,但勤於政事,剛毅果斷。他與馮太后在權力上是有矛盾的。獻文帝並非馮太后所生,其母是李貴人。這種矛盾越來越發展。凡馮太后信任的人,他多厭惡疏遠。凡馮太后不喜歡的人,他卻常加以重用。但是獻文帝畢竟鬥不過馮太后,皇興五年(471),孝文帝剛滿4週歲,在馮太后壓力下,獻文帝被迫禪位於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

孝文帝改革之一:馮太后與北魏改革 第2張

5年後,終於被馮太后鴿死。獻文帝死後,馮太后重新臨朝稱制,被尊爲太皇太后。這次便不再還政,直到太和十四年(490)她病死。長達20年之久。北魏前期社會階級矛盾很尖銳。據統計,道武帝24年中有起義8次,明元帝15年中有起義14次,太武帝29年中有起義15次,文成帝14年中有起義7次,獻文帝6年中有起義5次,孝文帝29年中有起義34次。這些起義中最大的一次是太平真君六年(445)爆發的關中盧水胡人蓋昊起義。參加起義的各族人民達10餘萬。迫使太武帝御駕親征,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蓋吳犧牲時才29歲,是個農民起義英雄。除了階級矛盾外,鮮卑貴族內部有革新派與守舊派的矛盾,民族矛盾,特別是鮮卑族與漢族人民的矛盾也很尖銳。爲了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北魏統治,馮太后和孝文帝實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前期的改革主要是頒行傣祿和實行均田制。

孝文帝改革之一:馮太后與北魏改革 第3張

北魏前期中央和地方官吏沒有傣祿,因而許多官吏靠蒐括和剝削、經商自肥。他們往往是“初來單馬執鞭,返去從車百輛”。個別清廉的官吏則“妻子衣食不給”、“使諸子樵採自給”。吏治的敗壞造成階級矛盾的尖銳,引起人民不斷反抗,也使國家賦稅收人不足。太和八年(484),北魏正式頒行俸祿制度。官吏按季受祿;以後貪贓絹一匹處以死刑。這規定執行得是比較認真的。獻文帝舅舅李洪之,當時任秦益二州刺史,因貪污被送至平城。孝文帝集合羣官,當面斥責,然後命他在家自盡。實行均田制後,又規定按官位高低授給傣田,多者15頃,少者6頃,不許買賣,離職時交給下任官吏。傣祿制的實行,使官場風氣有所好轉,緩和了社會矛盾,爲其他各項改革的推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孝文帝改革之一:馮太后與北魏改革 第4張

除了頒祿以外,馮太后還實行過其他一些改革。如延興四年(474)下詔“罷門房之誅”。即除了謀反、大逆等罪外,只處罰罪犯本人,不連及家族。太和七年(483)下詔“禁止同姓相婚”,這是移風易俗,實行漢化的先聲。 馮太后對孝文帝影響很大。一方面,馮太后的改革爲孝文帝親政後的以漢化爲中心的改革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孝文帝從小受到馮太后的漢化教育。馮太后對孝文帝管教是嚴格的,曾作《勸誡歌》300餘章、《皇浩》18篇教育孝文帝,內容都是儒家知書達理的一套。

這些漢化教育成爲以後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思想基礎。馮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孝文帝在位時即爲馮太后造陵,歷時九年(481-490)。現馮太后的永固陵在山西大同市西北寺兒梁山(古稱方山)南部。結構堅實,墓前有大量建築遺址。爲南北朝最大墓葬之一。1976年發掘清理,有石俑、鐵矛等遺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