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寫出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爲何卻慘遭質疑?

本文已影響7.38K人 

孟郊,出身寒門,一生際遇坎坷,是唐朝“苦吟詩人”的代表人物。但是最出名的兩首詩《遊子吟》和《登科後》,卻都不是“苦吟詩”。很多人罵他《登科後》寫得“得意忘形”、“格局太小”,爲什麼大家會這麼覺得呢?

《登科後》賞析

《登科後》——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白話意譯:

過去生活中侷促、困難的那些日子,不值得再提起了。如今且讓我放縱一下自己無邊無涯的思緒。迎着春風,騎着快馬,穿過繁華的街道,一日之間,就把長安城內的美景盡收眼底。

這首詩的後一聯,如今在網上走紅了,很多年輕人喜歡這一聯詩句中誇張,但是真實、直白的情緒表達。

誰都知道在唐朝時期,長安是京城,繁華的街道上商鋪林立,馬要策馬疾馳是很困難的。說要一日之內看盡長安花,也不可能。

不過古代詩評家們批評這首詩,卻不是因爲第二聯中的“誇張”手法。而是因爲孟郊在這首詩的第一聯中,把過去的“齷齪”和如今的“放蕩”,做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

孟郊是湖州武康人,家族世居河南,父親曾經當過縣尉,算是唐朝最低級別的一種小官。不過他的父親,在他出生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孟郊寫出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爲何卻慘遭質疑?

四十一歲之前,孟郊一直和母親隱居在河南的嵩山。曾經在當地結交過一些詩壇友人,也獲得了一些小小的名氣。

但是直到孟郊四十一歲時,他的才華也沒有被達官貴人相中。爲了跨越自己的“階層”,實現胸中的抱負,生性狷介的他,纔開始下定決心要通過科考“出仕”。

可是孟郊一連考了兩次,結果都是名落孫山。特別是第二次參加科考的時候,曾經和他一起參加科考的人都當官了,再回過頭來幫忙舉薦他,可是他還是不中舉。

經過這番打擊之後,孟郊天天都把自己關在京城的客棧裏面攻書,即使是有朋友約他外出聚會,他也都不好意思去參加,所以他纔在《登科後》第一句中就寫“昔日齷齪”。

不過這裏的“齷齪”,其實不是指“髒”,應參照《宋史·趙普傳》中記載的,趙普: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解釋爲:過分謹慎,拘於小節。

大意就是指孟郊因爲生活窘迫,所以在面對朋友之時顯得十分侷促、拘謹。然後他接寫又寫了第二句,通過如今的“放蕩”來和過去做對比。

同樣,這樣的“放蕩”也不是今人理解的意思,應該理解爲他因爲登科的喜悅,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放鬆、自由。

這樣的寫法,完全是一個寒門子弟“躍龍門”後,最真實自然的情感反應,可是很多古代詩評人卻看不慣了,他們認爲:孟郊把這種感覺寫得太“淺薄”了。

不喜歡這首詩的人,大多認爲科舉考試本來就要講一些運氣的,無論中不中進士,都應該放平常心。大悲大喜的,跟沒見過世面一樣。

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不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完全沒有辦法和孟郊這樣的寒門學子共情。不過蘇軾不喜歡孟郊的詩,罵他是“寒蟲號”,可能並不是在歧視貧困生。

只是因爲蘇軾和孟郊對詩歌審美的理解不同而已,在蘇軾的審美視野裏,詩就應該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或者寫“橫看成嶺側成峯”。

可是這個孟郊成天嘰嘰歪歪的,就要寫“曉月難爲光,愁人難爲腸”、“棄置復棄置,人如刀劍傷”。

孟郊寫出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爲何卻慘遭質疑? 第2張

兩次不中舉,孟郊偷偷躲起來哭就算了,竟然還把這些事寫進詩裏昭告世人,說自己“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蘇軾心想,生活已經這麼難熬了,讀你的詩簡直是觸黴頭。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爲蘇軾不懂,詩歌也是可以有一點“悲劇審美”的,所以後來就有了“苦吟詩”。

不過罵《登科後》的那些人,對孟郊的惡意比蘇軾來得就大得多了。他們主要是看不慣孟郊這首詩寫得太喜出望外了,覺得他淺薄,沒見過大世面。

唐朝科舉剛剛興起時,普通人是很難考上進士的。普通人想要參加科考,拿到名額都得有上層人物的推薦。年過四旬的孟郊,把參加科考中進士的機會,當成唯一實現夢想的通道。

孟郊辛苦熬了五、六年,直到四十六歲才中進士,爲什麼不許他狂喜一下呢?這恐怕是因爲批評他的人,想要參加科考太容易了吧。

但是不幸的是,其中有一段評語,就是孟郊的結局。中進士之後,孟郊又通過的吏部的選官考試,但是結局並沒有像他自己想的那樣讓他當上大官,實現政治抱負。

最後,孟郊到51歲時才和他父親一樣,被安排到溧陽當了一個九品的縣尉。貞觀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把母親接到了他工作的溧陽,寫下了生平另一首代表作《遊子吟》。

可是好景不長,孟郊只在任上幹到第二年,縣令就認爲他不稱職。於是寫信給上級,要求安排別的人來協助他工作,並把他的薪水減少一半。就這樣又熬了兩年,孟郊就辭職不幹了。

因爲繼任的人一直沒有,所以孟郊事實上一直幹到了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5年),期間他一直拿着減半的薪水,遭着縣令的白眼,想想都得少活幾十年。

後來,孟郊被調到河南,當了一個“水陸轉運從事”。接着,他的母親病逝,三個兒子也都相繼病故,六十五歲的他最終也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了。

結語

孟郊寫出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爲何卻慘遭質疑? 第3張

孟郊的《登科後》,一直以來被認爲是古代科舉詩的代表作。這首詩寫出了一個寒門學子在歷經波折之後,終於蟾宮折桂的真情實感。

詩中後兩句雖然出於作者的想象,但是用語直白,且畫面感十足。把一個大山裏(嵩山)走出來的“貧困生”,鯉躍龍門之後得意洋洋的形象,真實地呈現到衆人面前。

這種前後的巨大情感反差,在唐代的上層人物眼底是“淺簿”而“缺少格局”的,但是對於詩歌本身而言,卻是非常寶貴的。因爲作者的感情非常真實,而詩唯有以真情,才能感人。

所以後世的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對於孟郊的這首詩,都能產生共情。不過很可惜的是,創作這首詩那短暫一刻,竟然成了孟郊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