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集句》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本文已影響1.9W人 

南鄉子·集句

蘇軾 〔宋代

悵望送春杯。漸老逢春能幾回。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臺。萬里歸心獨上來。景物登臨閒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

《南鄉子·集句》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惆悵地望着手中這杯送春酒,身體逐漸變老又有幾回能再逢見春。楚城繁花似錦心裏卻傷愁遠方離別,非常感傷。更何況酒宴上清絲急管奏出的別離之音。

在望鄉臺斷斷續續的吟誦,縱使與故土遠隔萬里,卻仍然歸心似箭。此時歸心萬里,同筵的諸君,又何人會此登臨之意,輾轉徘徊,反思內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賞析

“悵望送春杯。漸老逢春能幾回。”花繁葉盛的春日雖好,然而它終會遠去,惆悵地望着手中這杯送春酒,心裏涌起的傷春之情比酒更濃郁,千迴百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由春日的歸去不由聯想到自己年華的流逝。“漸老”,謂逐漸衰老,語調悲哀滄桑。“逢春”,忽一喜,詞情上揚。“能幾回”,情緒再次跌落,由揚而抑,更顯悲愴,人已衰老,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幾個春天。一句之中一詠三嘆,筆法纏綿而蒼老,正是蘇軾貶謫黃州哀傷心情的寫照。

《南鄉子·集句》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作者所處之時節恰是盛春,繁花似錦,故日“花滿”。楚城,正是作者貶謫之地--黃州。詞人流離飄零於此,遠離故鄉和親人,怎能不滿懷愁緒深如海。在萬紅飄香的季節裏,詞人不僅沒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悅,反而備覺淒涼難耐,完全是基於受打擊、遭放逐的現實原因。此深層次的意蘊悄然表露,使其傷春之情更加意味深遠。“傷懷”二字極有分量,淋漓盡致地概括了詞人傷春意愁離別的種種悽苦之情。且這二字爲作者自述,它將所集唐人詩句熔鑄爲一體,表現出古爲今用的絕妙之處。傷別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裏還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絲急管奏出的別離之音。“何況”兩字,盡顯不勝悲情之態。詞人在上片結尾處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斷望鄉臺。萬里歸心獨上來。”下片詞人着重抒寫自己思念故土之情。這裏雖然只取原詩下旬,實際上句詩意亦隱含其中。詞人即使四處飄零宦遊,卻終不曾忘卻西蜀--他的家鄉,更何況愈往南走離故土愈遙遠。登高飲酒之際,豈能不倍加思念家鄉。一個“斷”字形象地描繪了其望鄉情切的心態。詞人縱使與故土遠隔萬里,卻仍然歸心似箭,同宴的夥伴們誰能領會這份情懷。“獨”字突出了詞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獨、寂寞之感。

“景物登臨習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詩兩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閒”字,蘇軾取其詩意,化爲己用,意蘊頗深。只因此時了無官職,一身輕閒,悠然從容中登臺眺望,才能將這春日的美景盡收眼底。蘇軾表面上敘述了自己無官一身輕的悠閒自在,實際深深流露了遭受貶逐,無法作爲,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爲如此,詞人才會在此地久久徘徊,不願離去,其實是那無論無何都揮之不去的煩憂在心頭盤旋,時時折磨着他。結句爲全詞點睛之筆。功業不可建。故土無法還。兩種相思,一種愁緒,糾結在一起,令詞人輾轉反側,心如寒灰。

此詞落墨於酒筵,中間寫望鄉,結穴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現出一個從向外觀照而返聽收視、反觀內心的心靈活動過程。由外向轉而內向,是此詞特色之一。而此詞則證明,東坡詞橫放傑出風格之外,更有內斂綿邈之一體。若進一步知人論世,則當時東坡之思想蘄向,實已從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轉變爲更多的向內用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