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生日時間,內有什麼玄機?

本文已影響2.4W人 

《紅樓夢》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生日時間,內有什麼玄機?從從花朝節到餞花會就可以看出來,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第二十七日)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衆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餞花神”就是送別花神。以“花神”歸位呼應《紅樓夢》女兒“千紅一哭,萬豔同背”的主旨,怎不大書特書。

關於花神之說,最早記載的神明叫“女夷”。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鳥、草木。”

而後,晉代周處《風土記》,清代汪灝的《廣羣芳譜》,秦嘉謨所著《月令萃編》都有花神相關記載。

《紅樓夢》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生日時間,內有什麼玄機?

另有傳說花神源於“花姑”一說。

唐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記載花姑名叫黃令微,臨川人,是個美麗的女道士。她因修葺了魏夫人(道教四大女神之一,上清派第一代太師)在並山和臨川的兩處勝蹟,得魏夫人託夢教授傳道後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記》亦有詳細記載。

《月令廣義·春令》雲:“春圃祀花姑。《花木錄》: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都是花神的早期出處。

既有花神,便有祭祀,於是花朝節應時而生。尤其女皇武則天執政時期,花朝節被廣泛推廣開來,到宋代達到巔峯。

花朝節當日,人們簪上鮮花,在枝丫上掛彩條,也會結伴前往山野之地玩耍,採集野菜,舉辦“挑菜宴”,食百花糕,飲百花酒等。當天還會舉行撲蝶、祈福、祭神、花市、蹴鞠……等等娛樂活動。

明代田汝成《熙朝樂事》記載:“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爲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爲花朝,八月半爲月夕。”

花朝節是二月十五日,對應中秋節爲八月十五日。

但清代《廣羣芳譜·天時譜二》引《誠齋詩話》:“東京(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爲撲蝶會。”又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爲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爲挑菜節”。

說明唐宋兩代的花朝節,民間日期並不相同和固定,分別有二月初二、十二、十五三個日期。

等到明清兩代,花朝節日期基本以南北方的花期而定。北方多以二月十五爲花朝,對應中秋節。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爲百花生日。

《紅樓夢》裏沒有提到花朝節,但林黛玉和花襲人的生日正是二月十二日,尤其林黛玉對應百花之神、羣芳之首,無疑是作者採用花朝節的日期所定。

當然,追溯歷史的話,春秋的《陶朱公令》則有花朝之說,而《楚辭》裏便有用“香草”喻美人。將花擬人化。

類似絳珠仙子,本是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得以久延歲月幻化爲女體成人的典故比比皆是。

絳珠仙子相當於曹雪芹創造的一位“主花神”,她以下的大觀園羣芳,根據“羣芳夜宴掣花籤”來對應,牡丹花神、杏花神、桃花神、海棠花神、並蒂花神、芙蓉花神這些都算作金陵十二釵之轉世。也是茫茫大士說的“風流孽鬼”。

《紅樓夢》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生日時間,內有什麼玄機? 第2張

中國的神祇大多來源於民間,花朝會是指主花神,十二個月又各有一個主司花神。民間分爲設計出男女兩套花神班子以供祭祀。

清代《鏡花緣》的主線故事,就是百花仙子被貶尋找“十二名花”的經過,特別有意思。

《牡丹亭》的柳夢梅一度被百姓列入梅花神的神位。賈元春的判詞“榴花開處照宮闈”的榴花,就是指五月榴花神,東吳孫權的皇后潘淑。就不一一記述了。

既有花朝節,就有餞花會。花朝節是迎百花之神,餞花會則是送百花之神。《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描寫的“芒種餞花神”就是指大觀園的“餞花會”。

餞花會與花朝節同樣熱鬧,爲閨中女兒所鍾愛。

花朝節的日期各地不同,餞花會卻固定在芒種日。

南朝·樑·崔靈恩撰(清·馬國翰輯)《三禮義宗》:“五月芒種爲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爲名,芒種節舉行祭餞花神之會。”

花朝節與餞花會迎來送往的儀式,與賈家祭宗祠類似。除夕開宗祠迎奉祖宗,十六日恭送祖宗歸位關閉宗祠。

《實用風俗詞典》中記錄,“餞花會”這一天要擺設多種禮物,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或用絲綢懸在花枝上,爲花神餞行,以期來年再會。形式與花朝會類似。第二十七回曹雪芹描寫的非常詳細。

需要注意的是芒種日餞花會之前,是賈寶玉的生日(四月十八日),花朝節又是林黛玉的生日。曹雪芹如此設計,分明是巧妙心思。

《紅樓夢》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生日時間,內有什麼玄機? 第3張

林黛玉代表百花之主,賈寶玉卻是送花之人。所以《葬花吟》纔有“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流淚的非是黛玉,而是賈寶玉。

只可惜如今花朝節與餞花會都已湮滅於歷史之中,不見於民間傳承。可爲憾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