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言過其實”有什麼歷史典故嗎?“言過其實”含義詳解

本文已影響1.42W人 

還不知道:成語“言過其實”有什麼歷史典故嗎?成語“言過其實”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言過其實】故事的主人公: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言過其實】是什麼意思?

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成語“言過其實”有什麼歷史典故嗎?“言過其實”含義詳解

【言過其實】出自哪裏?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言過其實】詞語辨析:

【言過其實讀音】:yán guò qí shí

【言過其實的近義詞】:名過其實、誇大其詞、誇誇其談、張大其詞、過甚其辭、過甚其詞

【言過其實的反義詞】: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實

【言過其實歇後語】:馬謖用兵

【言過其實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言過其實】典故:

成語“言過其實”有什麼歷史典故嗎?“言過其實”含義詳解 第2張

馬謖是三國時的將領。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馬謖愛好談論軍事,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纔是!”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於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到了這時,諸葛亮纔想到劉備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馬謖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沒有聽從先帝的遺言,終於造成北伐的失敗,實在太不應該了。

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造成敗績的重大過失。這時他纔想起,劉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纔是。由於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果鑄成了大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