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求甚解”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本文已影響2.55W人 

【成語】: 不求甚解

成語“不求甚解”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釋】: 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成語故事】:

成語“不求甚解”歷史出處是哪裏?該怎樣理解呢? 第2張

東晉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陶淵明,小時候家裏很窮,靠很少的農田維持生計。長大後,他曾幾次做官,又因爲不滿官場的黑暗腐敗,幾次辭官回家。他不貪圖榮華富貴,喜歡過清靜悠閒的田園生活。在耕作之餘,他勤奮讀書,並自稱爲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是讀書不要過於咬文嚼字,死鑽牛角尖,應該深刻領會書中的要旨。這個成語比喻讀書不認真,理解不深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