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由來 春節貼對聯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本文已影響2.81W人 

對聯的由來:按照我們民族的風俗,過年都要貼對聯,民間俗稱爲對子。那麼過年爲什麼要貼對子呢?

在我國戰國時代的一部著作中,就有關對聯來歷的記載了。故事說:在東海度朔山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萬鬼皆由此出入。樹下由神荼、鬱壘兩個神仙把守,專門監察鬼們的行爲,發現了爲非作歹的鬼,就用草繩捆起來喂老虎,所以鬼們都害怕神荼、鬱壘兩個神仙,甚至一看見桃木就害怕。於是,人們爲了防鬼,就在門邊放上兩塊桃木板子,以代替神荼、鬱壘。一開始是用桃木刻成人型,後來爲了省事兒,有人就在桃木板子上畫人形,這種畫了人形的桃木板子就叫做桃符,也就是對聯的最初的雛形。

再後來有人在桃木板子題詞,稱爲題桃符。最初的題詞是什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還有“有令在此,諸惡遠闢”,一類相當於咒語的壓邪話。後來逐漸的發展成講究對仗,文字工緻的吉祥話了。

這種做法到了五代時期有了一個發展,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日命令學士辛寅遜在桃木上題詞,以貼寢門,因嫌題詞對仗不工,就親筆寫了一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大家公認是我國最早的對聯。

對聯的由來 春節貼對聯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隨着歲月的流逝,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對聯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家家貼的對聯多數都是毛澤東的詩詞句子,什麼“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什麼“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甚至連“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也都被寫成對聯貼了起來。儘管全不管對聯的章法,但是在那樣一個荼毒傳統文化的年代,貼對子的形式卻保留下來了,足見對聯在人民羣衆中影響之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